前几期,我们对非法金融活动的一些典型手法以及防范措施做过分类介绍。事实上,非法金融活动的表现形式还有不少,包括但不限于非法集资、非法保险、电信诈骗、银行卡盗刷以及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等。 金融消费者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金融素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养成理性健康的投资理念;另一方面,如果不慎陷入消费纠纷,也要懂得如何拿起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金融消费者需要注意这些 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相关人士表示,从以往受理过的一些投诉来看,有相当比例的事主声称所购产品的实际情况与销售人员最初介绍的不一样。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第一步应该先搞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确定理财产品销售人员的身份,如在银行里,穿着制服的人未必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再从合同上寻找销售人员向你列举的种种优点的对应项,比如“保底”,合同中对“保底”有约定吗?比如高收益,合同中写明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多少收益呢?因为当事态发展到需要维权的地步,合同是至关重要的证据。 此外,不要匆忙签字,慎重对待电话回访。购买理财产品,你在合同上签字,就在法律上证明了你对合约的认同。金融机构的电话回访都是有录音的,买了保险产品以及部分理财产品后,在一定期限内金融机构会进行电话回访。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回访电话都是敷衍了事,对方说什么都以“嗯”作答,由于回访电话都有录音,事后容易成为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可以通过这些途径维权 如果纠纷发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权呢? 消费者可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向金融机构或者其上级机构投诉;请求依法设立的第三方机构调解;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根据与金融机构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产生消费争议时,原则上要先向金融机构进行投诉,金融机构对投诉不予受理或在一定期限内不予处理,或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机构处理结果不满意的,金融消费者可以向金融机构所在地的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金融消费者向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可以采用电话、来访、书信等形式。 业内人士向消费者建议,金融机构是解决投诉的主体,建议在投诉问题未得到金融机构合理解决的情况下,再向上一级机构进行投诉,否则上一级机构转办、核查等相关程序将延长投诉问题的解决时间,不利于问题快速、高效解决。记者 周静 通讯员 曾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