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热点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认知改良服务 方能减少奇葩报警

    “有困难找消防”曾经是不少市民的共识。翻看以往的都市报纸,确实可以见到不少消防员替市民捅马蜂窝、救猫狗以及高楼取物的新闻,还被当作为民服务的佳话来宣传,以至于不少市民形成了“有困难找消防”的“下意识”。可以说,今年16.5万起报警,有效报警只占一成,在较大程度上或许正是这种“下意识”的延续。

    说实话,那些奇葩报警者中,不排除有对消防职能一知半解的糊涂市民,也有“明知故报”的“巨婴”市民。但这些年来,在文明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市民素养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拿这次微博网友投诉“消防不作为”的事件来看,放在多年以前,“声援”该网友的声音肯定少不了,而这次却反被网友齐怼,说明许多人对消防等公共救援资源的认知,已比以往迈进了一大步。

    时至今日,正因为仍然有不少人对消防救援的理解与认识更新滞缓,还停留在以往的认知水平之上,才催生了如此众多的奇葩报警。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并不是说马蜂窝不该捅、猫狗不该救了,而是消防员的配置与急剧增长的火灾、车祸等突发事件相比早已捉襟见肘,再拿“家长里短”去烦扰消防员,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以人为本,在警力紧张的当下,救人当然要比“社会救助”重要得多,专业人员更应该专心做专业的事。

    今后,要让市民谨慎报警、冷静报警、正确报警,除了消防部门的引导宣传,还需要各种社会救助机构的方便发达,更需要市民认知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奇葩报警才会越来越少。

    胡晓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