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文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届宁波校园戏剧节闭幕

天一阁里《听见·阳明》

演出现场。 记者 周建平 摄

    本报讯(记者 陈爱红) 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里用声音演绎一场穿越时空的故事。昨晚,《听见·阳明》的剧本朗读会在天一阁状元厅举行,这场由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和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承办的演出为首届宁波校园戏剧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听见·阳明》是宁波演艺集团编剧马凌珊今年为“听见”系列剧本朗读会创作的剧本,《听见·阳明》脱胎于她2016年创作的剧本《剿匪记》,《剿匪记》剧情紧张适合朗读,在导演的要求下,马凌珊经过两次修改后定稿。这部戏共六个场次,讲述的是明正德年间,赣南巡抚王阳明在江西境内剿匪成功后想挂冠回乡,却碰到江西藩王宁王谋反,最后王阳明临危不乱擒拿了宁王,谱写了一代圣贤为国为民、心怀光明的传奇。没有繁华的舞台布景,仅靠简单的舞美和灯光辅助,6位朗读者和3位乐器演奏者在一个多小时里不仅展示了一个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的王阳明,也塑造了曹公公、孙燧等丰满的舞台艺术形象。

    《听见·阳明》剧本朗读会的导演、宁波外事学院的戏剧老师罗洁从2014年就开始进行剧本朗读方面的探索,当年她导演了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首场剧本朗读《听见·苍水》。罗洁介绍说,《听见·阳明》与《听见·苍水》相比又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在《听见·苍水》的剧本朗读中,为了避免打破声音的单调呈现,插入了一段戏曲舞蹈,而在《听见·阳明》的剧本朗读中,用器乐演奏来产生间离感,其中使用的吉他在演奏中使用了中阮和琵琶的演奏技法,还模拟了木鱼的声音。曹公公的扮演者王政在剧中时而是曹公公,时而又像一位叙述者提示剧情与背景,他告诉记者,人物的语言、表情甚至眼神都与乐曲有着契合。在第三场王阳明巧拒宁王赠画中,王阳明朗读中箫声的配乐尖锐,烘托他的机敏,在第三场结束时的箫独奏则有些凄凉,展示了王阳明内心的无奈,官场腐败非他能扭转。

    观看演出时,观众还能听到打雷、下雨的声音,这些声效也是由演员用专门的道具来模拟的。年轻的观众刘女士之前很少接触传统戏剧,她说朗读者穿着现代的衣服,通过声音演绎戏剧,没有太多的拘泥,朗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示。这场剧本朗读会颠覆了她对戏剧的印象,原来戏剧可以这样走近观众。她觉得这种表演形式既接地气又普及了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

    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晓菁告诉记者,首届宁波校园戏剧节在七天里推出了六场演出,旨在培养和锻炼一批年轻的戏剧人。作为闭幕演出的《听见·阳明》剧本朗读会,更是展示青年人戏剧才华的重要平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