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8个文艺“老炮儿”

以举办联展的方式追忆似水年华

市民在宁波美术馆参观“似水年华八人展”。记者 周建平 摄

    本报讯(记者 陈晓旻 通讯员 徐良) “宁波现代绘画:似水年华八人展”22日在宁波美术馆开幕,共展出我市8位画家门简成、陈志光、杜刚、林绍灵、任昌久、陈峰、王大伟、胡瑾蔚的作品近80件。

    他们的艺术创作均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并且都是从西画入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们受到国际新艺术思潮的影响,不同的创作和人生经历,使得每个人逐步形成今天这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本次展览记录了他们探索与成长的艺术之路。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探索新艺术、新观念与新手法的冲动,在一些青年艺术家身上萌生,他们开始接触国外艺术,从而形成了一股民间的新艺术探索力量。作为当时宁波最有活力的年轻画家群体之一,门简成等人常常结伴奔走于大城市美术馆,观摩最新国内外画展,他们呼朋引类聚谈艺术无边无际……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大家满怀理想。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经过探索与思考,这一群体中个人的差异性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来。其间,扬弃与重新评估,是各人不同的心路历程。

    门简成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讨油画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关联,目前主要关注早期中西文化碰撞的一系列耐人寻味的场景。林绍灵则从原来的多种媒材探讨转向古老却充满灵性的水彩画,并打破了常人认为水彩无非闲情小品的认知,常以人物组合进行大题材创作。陈峰在经过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与抽象主义的尝试之后,转向综合媒材的视觉探索,绘画的主题一再摇摆于自然宇宙运动与重塑山水精神之间。任昌久早期强调观念性,如今在意象绘画方面颇有建树。陈志光在版画和油画方面很有探索精神。杜刚曾经痴迷于海派写生,作品风格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以灰色调为主的苏联油画,在多年跨界的职业生涯后终又回归油画创作。胡瑾蔚早年的作品倾向表现主义,对艺术和人生的思索呈现在风格强烈的画面上。王大伟原先从事视觉设计,他以古巷为切入点进行实验性绘画,同时对城市的色彩痕迹进行长期观察,探索绘画中的潜意识现象。

    这个展览,反映了西方艺术在宁波生长与伸展的轨迹。参展画家早年基本都是半业余状态,如今,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自由职业化或专业化,也有跨界后回归的。据主办方介绍,这个展览的目的之一就是将他们30多年来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呈现出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