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1月0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缺损的硬环境亟需软环境来填充

    经过“长年施工+连日阴雨”导致的破损路段,想想都让人“堵”得慌。这些路段路况差大家不难理解,从长远来看这毕竟是暂时困难嘛。但有的差得实在过分,以至于让人“怨声载道”。

    让在建路段路况有大的改观确无可能,也无必要。但如果施工期间道路不作封闭,满足最基本的通行要求应是底线,否则不但会带来诸多不便,还将成为梗阻、刮擦、追尾甚至伤人等事故的高发区域,乱上添乱。因此,在这些路段硬环境一时半会难以修复的情形下,施工期间加强交通管理等方面的软环境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

    我们看到,目前在经过那些问题路段时,很少有“前有坑洞 注意安全”等警示标牌;一些明明已不适合小汽车通行的路段,也少有绕行提醒标志,驶入后往往进退两难;一旦堵车排起长龙,更是鲜有管理人员出来指挥疏导。其实,这些路段比其他普通路段更需要交通管理,一旦缺失,不“怨声载道”才怪呢。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路况评估人员等方式,加强这些路段的交通“软环境”建设。比如,评估人员看到坑洞多了、大了,车流密了、堵了,可以通知道路建设单位或交通管理人员,督促他们随时用钢板、沥青修补,或及时前来疏导。只要事先落实好责任,做到这些就不该是难题。怕就怕这里成为无人管理的盲区,因为这些路段缺损的硬环境,亟需软环境来填充。

    胡晓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