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1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双手,远胜上千万元的医疗设备

浙江大学明州医院骨科专家徐荣明捧回国家级大奖

    从医三十余载,享受国务院津贴,声名远播海内外,又赴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近日,浙江大学明州医院骨科专家徐荣明再次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风云人物。

    虽然平生获奖无数,但国家科技进步奖是分量最重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做医生需要天分也需要勤勉。这个奖是对我的肯定和激励。”徐荣明说,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自己会继续攀登医学的高峰,不负广大患者及家属所托。

    徒手置钉,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据介绍,本次获奖的“严重脊柱创伤修复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推广”项目由西安交大郝定均教授主持,徐荣明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主攻的是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入技术。该技术起源于2000年,当时填补了国内空白。之所以会钻研出这一绝活,主要是因为医者的一颗仁心。

    徐荣明告诉记者,当时国内生产建设大热,修马路、造机场、建高楼,包括高空坠落在内的各种意外伤害事故频频发生。伤者都是二三十岁正值韶华的年轻人,由于严重脊柱创伤,许多人被宣告一生只能瘫在床上。

    当时的脊柱修复手段是在X光下置钉,将断裂处重新连接固定起来。手术很容易误伤毗邻的重要血管和神经,造成二次伤害。而且相关技术只有日本的医生掌握,许多患者根本没有手术的机会。

    再后来,一些高精尖医疗设备出现在市场上,针对脊柱手术的有导航仪、手术机器人等,耗资上千万元,一般的医院无力添置,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患者。

    为了改变这样被动的局面,徐荣明深入研究了人体解剖形态学,在模具上反复比较进针点和进针角度,经过无数次练习,最终练就了徒手置钉技术,一枚枚直径3.5毫米、长30毫米的钢钉,在连接、固定、修复脊柱损伤的同时,也撑起了患者及其家庭的未来。大家感激之余,笑着说要给徐荣明的手买保险,因为他这双手比几千万元的设备还管用。

    传说背后,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显得毫不费力。”网络上一度很火的这句话,也恰是徐荣明的写照。

    人们看到的是他的“毫不费力”。这位已经67岁的骨科名医,喜欢穿红色衣服,关心家国大事,能够脱离讲稿侃侃而谈,走起路来大步流星。他的职业生涯好似“开挂”,行医、带教、科研,每一项都可圈可点,可以说拿奖拿到手软。按说已经过了外科医生的黄金期,但他丝毫没有疲态,也丝毫不显老态,他的干劲、他的活力,让许多年轻医生都自叹不如。

    人们所没有看到的,是他的“非常努力”。这位已经67岁的骨科名医,从未停止学习和“折腾”。他习惯挑灯夜读,案头、书架上摆着各种资料,许多是全英文版的骨科专业书籍,还有一些是自行打印、装订的学习资料。他一年数次出现在国外顶尖的学术会议上,确保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落伍、不告急。他勇敢地跳出体制去挑战自己,从零起步,建立起了如今的浙江大学明州医院骨科。

    徐荣明在业界是个传说,在患者眼中更是“神一样的存在”。但私下里,他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是,医生要感谢患者,是患者的信任成就了医生,“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让患者早康复、少流血。”

    无私相授,希望有人能超越自己

    这些年,徐荣明也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无保留地教给年轻医生。徐荣明不仅指导年轻医生申请课题、撰写高质量论文,还会通过观察他们最基础的手术,分析指导下步技术改进方向。针对疑难病例,在术前讨论和学习交流中,徐荣明会把手术的关键部位、关键技术在模型上和年轻医生们一一讲解;在术中,将关键技术、要点明确指出,示范操作。

    明州医院脊柱外科张军主任告诉记者:“我们都非常感谢徐主任,他于我们而言,可谓亦师亦父。在他的指导下,我们积极走出去参加国内、国际行业大会,学习最新知识,开拓眼界思维。得益于徐主任的倾囊相授,这些年我在颈椎手术方面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

    对于育人,徐荣明坦言,自己没有什么关门弟子,但凡人品好又肯学,他就教,“希望有人能超过我。不过,现在国内还没人能超过我。”对于专业,他非常自信。

    目前,在他的带领下,浙江大学明州医院的骨科发展势头良好,涵盖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手足外科、小儿骨科、运动医学等亚专科,开展骨科疑难杂症的综合治疗,特别是颈椎、腰椎的特色治疗,不仅宁波周边地区,甚至大洋彼岸的患者都慕名而来。

    记者 童程红 通讯员 黎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