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钱湖故里》 |
 |
《心象》 |
二三十年前,被誉为“中国的梵高”的沙耆晚年在东钱湖畔画下了无数幅东钱湖的风景画,最终带着传奇故事成为中国油画史上的一个奇迹。近日在东钱湖畔宁波画院开展的《具象与抽象的碰撞——任昌久油画作品展》上,四十多幅油画作品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别样风情的东钱湖,还有酣畅淋漓的情感记忆。 东钱湖永远属于“心画” “我曾经在东钱湖畔的部队子弟学校任美术老师,所以这里有我的青春记忆。”油画家任昌久是地道的宁波人,对东钱湖不仅仅是熟悉,更是迷恋。“东钱湖博大、秀美、灵动、神秘,蕴藏着深厚的历史……” 他的老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雷波如此点评:“我更愿意将老任的风景画作定义为‘心画’。貌似在对景写生,实则是在画心中之物,心中之景,心中之感。” 任昌久1958年出生于原鄞县,16岁就开始学画,后来考上余姚师范学校的美术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美术老师。1984年后辞职经商。但,他始终没有放下艺术梦。2012年,55岁的任昌久毅然单身一人去北京宋庄做“北漂”,这一去就是6年。他一边创作,一边就读北京画院雷波油画高研班。 每天啃着馒头画画是他的常态,他告诉记者:“很多人觉得我挺疯狂的,但是我自己很充实,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为艺术而活着。特别是每次老师来现场点评,我绝对不能错过,我们每个学生的风格都不一样,但是老师鼓励我们胆子大些,勇于去尝试。” 冷峻的笔触和勇敢的尝试 同样是画东钱湖,任昌久不喜欢重复,他喜欢做各种勇敢的尝试。比如同样的湖水,会跟着画面的节奏走,有时灰蒙空寂,有时绿水荡漾,有时是蓝色的宁静,有时是白色的纯粹…… 比如,《心象》系列是灰色调的,把东钱湖古老的渔船、待拆迁的老房子和山水处理得色块大胆,笔触冷峻,仿佛原生态的自然音乐,讲述着似水流年的往事,那是浮华褪去的历史陈迹与生命本质。 “他的作品中有沧桑感,有神秘感,这是岁月的磨砺,也是一个艺术家独有的艺术语言。他做到了!”在开展当天的艺术沙龙上,新老朋友对他艺术的追求表示钦佩,并对他的作品做了充分肯定。老同学陈贤富说,任昌久在余姚师范学校就是个特别有天赋和勤奋的人,他就属于血液中流淌着艺术细胞的人。 展览到2月24日结束。记者 陈晓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