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守军和他发明的门诊体液采集自助机。 |
宁波有位检验专业医生,利用业余时间搞发明,终于破茧成蝶。近日,由宁波市第一医院罗守军自主研发的“门诊体液采集自助机”与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成果转化协议,即将投入量产。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这也是我市医疗机构中首例成功转化的医学科技成果。 A 萌发大胆设想 检验科是市第一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近段时间,因为一台新设备的投入,排队等候的人少多了。在登记窗口边的一台自助机上,体液检查患者只要刷就诊卡,机器就能自动吐出带有标签条码的小瓶子或小罐子。这台看似不起眼的机器,正是该院一位员工历时4年多发明的。 一台多功能自助机,涉及就诊卡读取、容器存储和自动发放、条码打印等多个环节,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一个检验专业出身的医务人员是如何搞定的? 罗守军今年41岁,2004年来到市第一医院检验科工作,2015年起调岗到行政职能科室工作。4年前,为了让患者在检验环节少排队,罗守军有了个大胆设想,发明一个像门诊自助终端机那样的体液采集自助设备。 “那段时间我像着了魔,白天上班,晚饭后赶紧睡一会,晚上8点半起床,找资料,想方案,画图纸,直到凌晨3点再睡觉,然后早起上班。”罗守军说。 一个人搞发明,没有设备没有材料,谈何容易。罗守军想尽办法去网上买,去工厂找人帮着加工。这些年,他一到休息时间就往慈溪龙山的工厂里跑,带着网上买的各种瓶瓶罐罐一次一次地做试验,一去就是一整天。 罗守军搞发明,不但搭上时间,还耗费了不少成本。研发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新的材料或装置,一套模具动辄花费上万元甚至十万元。看到罗守军如此醉心搞发明,刚开始连母亲都觉得他不务正业,费钱费时间不说,连孩子也没法管。 罗守军坚信自己做的事情一定有意义,双休日没人管儿子,他就带着1岁的孩子往慈溪工厂里跑。 B 4年努力终获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年多的努力,他自主研发的门诊体液采集自助机终于成功。这台机器申报了16项专利,其中有8项是发明专利,如今有8项专利已经到手,另外8项还在公示期间。 这台自助机让每个病人的检测前耗时减少了一半,还可帮助检验医生告别窗口繁重的工作,医院由此每年可节省用人成本费10万元。 一项发明创造,如果不能投入量产,只是成功了一半。上月初,罗守军发明的“门诊体液采集自助机”被海尔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相中。公司与他签约,以80万元买下了这台机器的自主产权,准备投入量产。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这也是我市医疗机构中首例成功转化的医学科技成果。 “研制这台机器,我前后投入的硬件采购费用就有30多万元。”罗守军说,有人觉得他的这项科技成果成交价格偏低,但他却不这么想。他觉得能让这项机器量产,让更多患者和同行受益,才是他搞发明的初衷。 首席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赵冠菁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