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赤斌 我是吃货,如今回忆起小时候的除夕那天,除了热闹,都是些吃的。 年糕、餽和浆板都早已做好了。年糕是机器做的,餽是手工搡的,一般都是同时做好。母亲的浆板也搭好了,浆板就是甜酒酿,我已偷吃不少。宁波人喜欢把浆板和汤圆一起煮,汤圆快熟时放浆板和糖,是大年初一早上的早餐。热的浆板我不是很喜欢,我喜欢冷幽幽的生浆板。糯米酒做法和搭浆板差不多,只不过更加考究而已,有的人家自己做酒,多数人家要去酒坊或是酒厂买老酒。老酒的品种里有花雕、加饭酒等,我小时候喝不惯,觉得有点呛。善酿酒有点甜,味道好一些,但都没有主动想喝的兴致。 除夕的下午最忙。先杀鸡、杀鸭,都是自己养的,有时还买一只鹅。每次父亲叫上我帮忙捉鸡,一手抓着鸡腿倒悬,一手抓着鸡翅膀。父亲轻轻拔去鸡脖子处的毛,用刀割开气管和血管。鸡不停地抽搐着,这时候一定要抓牢了。万一让鸡挣脱开了,它会满院子乱跑,把血洒得到处都是。鸡血可是好东西,不能浪费,让它滴到一个碗里,放点盐,凝固后和白菜一起做羹,甚是美味。父亲用滚烫的开水把鸡褪毛后,让我和姐姐拔鸡翅膀和背上的细毛。除了鸡鸭要拔毛,还有猪蹄。 拔好毛,就大灶烧火开始煮肉,猪头、猪排、猪刀肉、猪蹄、鸡鸭都要下锅,一一煮熟。煮肉的同时开始做肉圆,宁波人把肉丸叫做肉圆,原料以瘦肉居多,肥肉只占三分或四分。把猪肉先切后斩,再两把刀交替着剁。父亲有时把这个活儿交给我,直剁得我的双手酸得要命。可为了吃,我只能忍着。剁成肉泥后,父亲基本不放其他的食材,用手抟成金柑大的球状,上锅蒸熟即可。年夜饭时少不了肉圆,把它和蛋饺、木耳、冬笋片、粉丝、青菜或是菠菜一起下锅,放水,再加入一些煮肉后的汁水,煮熟后就是一碗无比鲜美的汤菜。那时吃铜火锅时,肉圆是必备之物。如果把肉泥的形状变一下,还可以做圆饼子炖蛋、肉饼子炖咸鱼等等。蛋饺里裹的也是肉泥,只是外面包的是鸡蛋皮而已。 吃年夜饭时,父亲分别给我和姐各夹一个肉圆,说:“团团圆圆哦,做肉圆你俩也出力了,都吃一只。” 张爱玲有篇散文《天地人》,讲了过年时很多食物都像元宝,她提到了茶叶蛋、青菜、炭塞、饺子、蛤蜊,还发出“真是财迷心窍的民族”的感叹。我觉得,国人想发财倒是未必,只是喜欢讨彩头,求个吉利而已。宁波菜里的汤团、蛋饺、大头菜、萝卜块、年糕团都可以做成元宝样,当然肉圆也是如此。肉圆还因“圆”字寓意“团圆、圆满”。圆谐音“缘”,故适合喜宴和年夜饭。过年了,讨个彩头,又有何不好? 晚饭后准备做汤团,是初一早上吃的汤圆,一家人一起包的。把水磨糯米粉加清水揉成粉团,下剂,如饺子团大小,但不必擀皮,在手心团成圆圆的一个球,中间轻轻一按,包入馅心,再轻轻一搓,搓成一个圆,放入木盘中。这我拿手,好比我玩泥巴,只不过泥巴是黑的,汤团是白的能吃而已。汤团一个个放在大红的漆盘里,红白分明,甚是好看。包好后,要在上面盖一块湿毛巾,以防干裂。合家聚坐做汤团,也寓意着团团圆圆。 吃完饭,听到门外的炮竹声此起彼伏地响起,我就坐不住了。拿出早已买好的烟花和鞭炮跑到室外,烟花虽然好看,但放一会儿就没了。还是一盒一盒的甩炮耐用,拿出一个,在边上的磷纸上一擦,往远处一扔,可以冷不丁地吓人一跳,玩上好半天。大的炮仗最响,但有人被炸伤过手指,我不大敢放,一般都是父亲操作的。三个关门炮后,就准备关门看春晚、睡觉了。 小时候钱少,物也不多,多需亲自动手。因为少,所以懂得珍惜,所以会觉得惊喜连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