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亚萍 东钱湖沿湖分布着殷湾村、前堰头村、建设村等十八个村庄。 每年冬至后,趁着北风起、阳光照,这些村里的村民们就忙活开了,晒鱼干鱼鲞成了东钱湖边的一道风景。在天气晴好的时候,随意走进湖边哪个村,都会闻到北风吹来的鱼干鱼鲞的酱香鲜味,钱湖人家年味就在这晾晒中。 东钱湖里有40多种鱼类,最多的是鲢鱼、青鱼、鲫鱼,每年一到冬季开捕时,十多公斤重的鱼比比皆是。村民们买了鱼,就在湖边河埠头杀好清洁干净,家里或盐渍或酱渍,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就等着北风来、阳光到,家家户户拿出晾晒工具,在庭前屋后、湖边埠头,凡是能被北风吹到的、被太阳晒着的地方,都被用来晾晒。 晾晒最多的是鱼鲞和酱鱼干。晴好有风的大风天里,晒鲞的人家将新鲜海鳗从背脊剖开挖去内脏,用干净湿毛巾将鳗擦干净,将盐均匀地敷在鱼身上,再以细细的竹条将鳗撑开挂在通风阴凉处,晾干收起。晒好后,家里必然是要赶紧吃一顿的。民间有“新风鳗鲞味胜鸡”的说法,无论大排档上还是高档宴席,抑或是年夜饭上,这一道菜都是合理的存在。除了鳗鲞,还有晒黄鱼鲞、带鱼鲞,甚至是乌狼鲞。这些鲞,蒸煮后吃起来味道接近鱼自身的鲜味。东钱湖边的渔民更喜欢用湖里的淡水鱼晒鱼干。他们用整条的鱼,或者把鲜鱼切成鱼片,用酱油、糖、味精、黄酒、生姜、桂皮等调料浸透,有时会浸上一个晚上,晒干,俗称“酱鱼干”。至于种类,以青鱼最为常见,除了青鱼外,鲤鱼、“钱湖四宝”的朋鱼也常被用来晒。酱鱼干蒸熟后风味独特,令人垂涎欲滴。 晾晒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门,最常用的有用竹和塑料网绳制成的方匾、圆匾,有用整扇纱窗充当晒架的,也有用一杆杆竹竿吊挂,晒架和其中晒物密密麻麻,铺摊开来,悬挂起来,一时间场面非常壮观,是临近年关最触手可及的兴旺景象,足够给人富足与安心的感觉。 晒鱼干,殷湾村在这些湖边村中最负盛名。不但晒的规模大,而且鱼类的品种多。晒品已从鱼类扩展到肉类,晒料也从过去的自给自足发展到现在基本依靠外购。今年刚好步入本命年的郑老伯,在东钱湖上捕鱼已有60多年,他家的后门泊着自家的四条捕鱼小船,想捕鱼的时候一脚上船就可以撒网了。前几天知道天气会转好,早早的已经在湖里捕来些鱼。东钱湖美味的青鱼干早已名声在外,他每年都会准备些鱼干送给亲朋好友。自然,他捕的这些鱼是远远不够送的,他到市场买来青鱼、鲢鱼等湖鲜,也买橡皮鱼、鳗鱼、带鱼等海鲜,附带买一些猪肉,腌制好就等太阳出来挂到屋外。今天日出时分我们到了村里,看他已经早早地把一应晒品晾晒在湖边晒架上、小船上。太阳穿过鱼干间的缝隙照过来,酱鱼干透着红红的光泽,黑瓦白墙上映照着一排排鱼干的影子,屋边停泊着的小船和小船上摆满的晒鱼圆匾,一幅渔乡岁月静好图,美轮美奂。 殷湾村位于东钱湖西北岸平满山脚下,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古老的民居依山傍水,许多村民就住在临湖的狭长型地带,推开门窗,扑面而来的就是那清波荡漾的东钱湖水。“殷湾渔火”是东钱湖旧景之一,有诗为证:“水阔烟深望渺然,霎时渔火满前川;客舟过处添愁思,疑是寒山寺外眠”。旧时依水而居的殷湾百姓,不少人世家以打鱼为生,有在外海作业,有在湖内捕捞。每年中秋时节祭神鸣炮,浩荡出海,次年三月回来,回湖后,大队船只停靠在家门口,夜间在船头高挂桅灯一盏。此时,灯火星星点点连成一片,景色十分迷人。在天气晴好的晚上,在湖上捕鱼的船只就散布在湖面上,他们在船头点上叫围灯的防风灯,用来照明和诱鱼。数以百计的小船在墨绿色的湖面上滑动,一亮一暗的橘黄色的灯火在粼粼波光里跳动、闪烁。渔舟动处,倒映着灯光的涟漪在水里颤动,其景让人迷恋。如今,如此壮观的渔火场景已经难寻,变成了大家口耳相传的绝美想象,但平日里不管是烟雨天或晴好天气,总能看到湖中有劳作的渔船,延续着打鱼的传统。 冬日里随便在村中走走,如果遇上炊事时分,家家户户餐桌上飘出来的酱香味道充满了整个村庄,那是多么诱人的味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