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烨 通讯员 张日益 徐晓彤) 在横杨社区的工厂,感悟车间工艺及机械化发展的奥妙;在九峰山社区的田野,感受新农村劳作实践的乐趣……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大学生来说,每周的“第二课堂”十分值得期待。 把课堂搬出学校,是宁职院机电工程学院探索“工匠学堂”体验式教学的一种新思路。去年10月起,学院依托与北仑区大碶街道的校地共建,结合区域特点,设定主题课程,选聘共建单位优秀兼职教师充实“第二课堂”。 横杨社区企业、工厂多,进车间观摩工艺,寻访楷模,自然是实践课程的一个主题。“带他们走进社区,以亲身体验感受企业工匠的专注与执着,这种形式学生很受教育。”横杨社区党委副书记陆琪燕就是其中的一位兼职教师。近日,“工匠寻访之旅”课程再次开展,她带着学生们走进了一家电器制造公司。 “这种教学形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业的思政教学与专业特点结合相对较弱的不足。”采访中,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陈罡介绍,“区校共建”名师坊“第二课堂”实践模式其实是学校打造的“四位一体·工匠学堂”的其中一块内容。除此之外,还有“成功大学”铸梦坛、“名片工程”特聘站以及“博笃菁英”导师营。 教学形式各有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希望通过“社、企、校”三方互动、互融,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诊断和自我提升,从而传承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