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童程红 通讯员 马蝶翼) 3个月前,一个胎龄仅26周、体重630克的女婴呱呱坠地,让市妇儿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护人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然而,这个“袖珍宝宝”却创造了生命奇迹,3个月后能自主呼吸、自己进食,体重增加到2600克,能一口气喝100多毫升的奶。 3个月前,这个体重只有630克、身长才28厘米,插着一根直径只有2毫米粗的气管插管的超早产儿宝宝在转运呼吸机下由围产医生送入NICU。护士把宝宝放入早已预热的暖箱,吸痰、接心电监护仪、接呼吸机,找血管开通静脉通道,抽血化验……医生们仔细听诊、体检,调节呼吸机参数,飞快地下医嘱,和家长谈话,并紧急开通脐静脉置管以便药物顺利进入宝宝细如发丝的血管内。 医务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胎龄的宝宝,按国际上的定义甚至不能称之为新生儿(胎龄28周以后出生),而只能叫做“胎儿”。她却被迫要去适应与妈妈子宫内环境极不相称的外界,本就极其脆弱的脏器功能每时每刻都经受着巨大考验。 600多克的宝宝,全身的血容量只有60毫升,大概就是成人喝的一口水而已。每天输入宝宝体内的各种液体,不但药物剂量精确到微克,液量精确到零点几毫升,输液速度也要匀速并且严格控制每小时输入量。 刚开奶时,宝宝胃容量极小,胃消化能力及胃动力差,护士每隔几小时将零点几毫升的奶从细小的胃管内打入,“加餐”也只能每次增加0.5毫升。 虽然倍加呵护,但由于宝宝本身器官发育不成熟,体质孱弱,免疫功能低下,还是无可避免地发生了早产儿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如呼吸暂停、再发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幸亏得益于既往积累的大量经验,救治团队提前预见了这些问题并及时干预,帮助宝宝一次次“升级打怪”。 3个月里,宝宝虽然也有几次上呼吸机的经历,但医护人员严格把控感染关,应用了呼吸机保护心肺策略,最终没用激素,顺利撤机,自主呼吸平稳,出院前已能一口气吃完100多毫升奶。另外,宝宝出院前头颅磁共振提示宝宝大脑结构发育已近似足月。上周,宝宝出院了,父母将她抱在怀里,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据市妇儿医院NICU主任吕勤介绍,这个袖珍宝宝是目前浙东地区救治的最小体重的宝宝,也是国内救治体重最小的早产宝宝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