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艺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4月21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彩墨画《双燕》的宁波故事

    何良京

    曾经有这样一个文化新闻,说去年12月6日晚,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两幅作品——1988年以彩墨创作的《双燕》和1994年以油画创作的《双燕》相聚一堂,携手在2018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上亮相,吸引了众多藏家的眼球并受到追捧。

    研读全文,该消息中的几个新闻要素值得强调一下:一是作者系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二是作品系画家的得意之作;三是很少见的彩墨和油画两幅作品系同一题材;四是拍出的高价位,其中油画还是去年国内第一幅拍价过亿元的作品;五是新闻中虽未提及,笔者想特别强调的是该作品取材于宁波“湖西河(即月湖)杨柳树下”。

    阿拉老宁波,尤其家住海曙区的上点年纪人很少不知道“湖西河杨柳树下”这个地方的。笔者当年诵柳永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大脑会很自然地映出“杨柳树下”这个画面。记得小时候,经常帮母亲挑着衣服去杨柳树下的大埠头清洗,所以特别熟悉、亲切。一棵粗大的老杨柳树下,有一个硕大的河埠头,供人洗涮的一块泛着暗红的梅园石大石板,被洗磨得光滑如镜……湖西河杨柳树下,所以能成为老宁波心中的地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年宁波唯一一处室外天然游泳池就在那里。所谓的泳池就是用水泥柱在月湖边上圈出一个上百米长的浅水区而已,而进入泳池的唯一台阶就是杨柳树下的那个大埠头。两个唯一为当时的杨柳树下赢得了足够的知名度。

    《双燕》图画的就是这个地方。吴冠中先生生前在《文汇报》上发表的回忆文章中提及,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任教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期间,带领学生写生实习。“我们离开舟山回宁波,到宁波火车站,离开车尚有富裕时间,我们便到附近观察,我被滨河的几家民居吸引,激动了,匆匆画速写,钟蜀珩(吴带的研究生)看看将近开车时间,催我急急奔回车站。路人见我们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在猛追,以为出了什么事故。我们踏进车厢,车也就慢慢起动了。这民居,就是《双燕》的母体,谅来这母体存活不会太久了。”

    色调素雅清丽简洁的民居,虬曲苍劲枝茂叶繁的古树,水波不兴平静如镜的湖面……当初虽然很匆忙,然这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画面在画家心中久久挥之不去。1988年,吴冠中终于将心中的美景付诸宣纸,一幅四尺整纸的彩墨画《双燕》就此问世。画作所以取名叫双燕,是因为画面上方有一对飞翔的燕子。也许是“湖西河杨柳树下”的画面留给画家的景象太美好,六年后也即1994年,吴冠中又创作了同一题材的油画《双燕》。

    吴冠中对自己的得意之作,曾有如下评述:“《双燕》着力于平面分割,几何形组合,横向的长线及白块与纵向的短黑块之间形成强烈对照。荷兰蒙德里安(Mondrien)倡导画面的几何组合追求简约、单纯之美,但其情意之透露过于含糊,甚至等于零。《双燕》则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在《双燕》中获得成功后,便成为长留我心头的艺术眼目。”

    《双燕》是吴冠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画家将江南景致的纯净表现在画面上,乌黑的瓦、洁白的墙、苍劲的枯树、飞舞的燕子,全是在实景中高度提炼出来的,一点多余的东西也没保留。由此可见画家着重表现水乡的形式美,亦使人感受到他对江南故乡的情怀。画面看似简单,画中有大块空白的地方,除此只有一些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图形。黑、白、灰调是作品的主调,连着了色的树也表现得平静朴素。主角看来是一堵高大的白墙,窄长的门洞与白墙对比,更显白墙的庄严、洁白,而黑门的位置分布为画面增添了节奏感。树的活泼姿态,左上角的山墙尖角,倒影的朦胧,都是为配衬端端正正的白墙而设。就是在这平静的画面中发现双燕飞来,打破了幽静,在平面的画幅中,传来声音,为画面带来了气息,带来了生命力……

    江南的美,家乡的美,月湖的美,一直在那里。当年的我们没感觉,画家吴冠中却发现了它。

    万幸的是,画家断言不会存活太久的《双燕》的母体至今尚“活”得好好的:即如今被辟为宁波茶文化博物院、位于月湖花屿上的清代官邸袁宅。有些遗憾的是,现在站在当初画家的差不多的位置,即从共青路上隔着月湖看过去,《双燕》的主角袁宅被月湖整治时新建的风雨廊挡住了一部分;还有画中的焦点,那棵大杨柳树如今只剩下一个草木丛。日前笔者特意去看了一下,那个草木丛应是当年大柳树的根部,在原河埠头水下部分仍残留着。

    记得前不久,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作者表示,其创作灵感系一位驻守边疆的战士对故乡奉化的回忆。为此,当地也着实热炒了一番。这个中的“母体”只是战士的乡愁记忆,而“双燕”的母体却是真实地存在着。为此笔者觉得我们大可以把《双燕》拍卖成功作为新闻由头,重新“讲讲月湖的故事”。把月湖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番深度挖掘,把月湖获评五A景区结合起来,借名人名作之力,再推出一些相关举措,譬如恢复画家笔中的“母体”当年的模样,拆去风雨廊,在原址上再植上柳树什么的……

    笔者以为,比照有些地方部门无中生有的努力,湖西河杨柳树下,却是真实的存在。因此,此事如能做好做巧,绝对是月湖一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