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艺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19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恬淡的韵律与从容的气度

——读李郁葱的《盛夏的低语》

    艺谭书籍

    辛泊平

    一座城市走进我们的视野,并留下清晰的印象,有时候是因为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有时是一段历史或传说,而有时,则是因为一本书或一首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理意义上的城市虽然更为具体,但对于人的感受来说,却可能只是一种轮廓。而历史意义或文化意义的城市,则可能激发一个人巨大的热情和长久的想象。比如白居易、苏东坡诗里的杭州,比如老舍小说中的北京,等等等等。文字里的城市,往往比现实中的街道更有味道。当然,这些用眼睛和心灵打量城市的文字,也会因诗人的不同性情和心境,沾染上个性化的纹理和气息,让一座物质化的城市烙上了生命鲜活的印记,呈现出更为隐秘的心灵细节。

    读李郁葱的《盛夏的低语》,我便遇见了这样的城市,这样的“江南气候和风物”,这样的“私人地理学”。是的,我说“遇见”,是因为,这不是人生的必修课,而是随意而闲散的阅读。无论怎样的中外经典和锦绣文章,一旦上升到必修的高度,就有了严肃刻板的面孔,让人生畏,甚至让人生厌;而“遇见”的文字,便有了选择,有了自我,因而,也就有了情绪的契合和心灵的交流,有了怦然心动和缠绵悱恻,有了生命的温度。

    李郁葱是诗人,面对自然时序,面对亲情和写作,面对他居住的城市,面对名满天下的西湖和隐藏在历史皱褶中的古刹故园,面对名人的传说与文坛掌故,面对日常的饮食与住所,他都尝试以诗人的方式去打开,以诗人的立场去确认。他尊重地理意义上的存在,尊重历史意义上的记录。但他不愿意就这样接受这种缺乏生命纹理和情感呼吸的零度表达。他相信万物有情,相信轮回的心跳。正因如此,李郁葱时常陷入一种犹疑和沉思,因而,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迷幻的色彩和语义上的不确定性。

    这不是简单的写作策略,而是诗人审慎的态度,更是真实的心路历程。那种随处可见的不确定性,是感受的诚实,是对世事沧桑的理解。它不仅没有削弱文章的感染力,相反,恰恰是这种不确定,成就了文章耐人寻味的品质。一如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所阿的《惶然录》。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定的只是印象;不确定的,才是历史的真相,是人世间的本来模样。时间永远沿着线性的轨迹行进,这是一种必然。然而,个人的记忆可以开辟出时间的另一条路径。而恰恰是这种个人记忆,让一座城市有了可感可触的肌肤和面容,让一个人的心灵花园有了历史的烟尘和地缘意义上的风雨。

    李郁葱的文字是才子型的。即使是面对一段值得钩沉的风流佳话,他也不会用枯燥的考证笔法,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去猜测,去触碰,去打捞,去演绎。因而,他的文字都是贴心贴肺的深情和感世伤怀的怅然。我一直在想,如果李郁葱没有生活在杭州,他会不会写出这样的人生感悟,答案肯定是“会的”,因为,他是一个感世伤时的诗人,时间与生命,是他思考的词根。但是,如果他没有生活在杭州,他的感悟自然也不会有当下的惆怅与寥落,这也是一定的。是杭州,这座最具江南气质的城市,赋予诗人独特的叙事节奏和文字风格。在精神层面上,李郁葱与他生活的杭州呈现出一种相互关照、相互打开的心灵关系与气质呼应。因此,李郁葱对杭州的个人化书写,也是对自我记忆的一种文化梳理。

    这部作品中的文章,时间跨度近二十年。可以这样说,这不是目的明确的限时写作,更不是匆匆而就的命题作文。它是诗人自由而随意的情感积淀,是自然时序与人生况味自然而然地对接与回应。它是“慢”的,但这种“慢”,遵从的是时间的脚步,追寻的是灵魂的闲散。所以,它有恬淡的韵律,有从容的气度。我喜欢这种“慢”。在我看来,在加速度的时代,在人们被物质化的意义裹挟着做离心运动的经济背景下,这种“慢”替我们挽留了一点文化的尊严和生命的趣味。它是人生的一种诗意态度,也是灵魂的一种自然期许。

    (《盛夏的低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3月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