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艺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16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剧场回音壁

小细节铺就的家国情怀

——再看姚剧《童小姐的战场》

友燕玲

    5月底,姚剧《童小姐的战场》在余姚龙山剧院连演四场。这是该剧自去年9月创排首演以来,经新一轮加工修改后的再一次集中公演。现代戏难写,真人真事的现代戏更难写。要创作一个能受到观众喜欢的戏,我觉得三句话很重要:低起点、见真情、抓细节。只有这样,英雄人物才能走下“神坛”,讲“人”话、有“人”情;用“人”的成长去展现英雄人物的成长,用“人”的情感去打动观众,才能塑造出一个有“人”味儿的英雄人物。这也是《童小姐的战场》作为红色题材、主旋律题材作品,能赢得观众喜爱的原因。

    低起点成就了人物的成长。《童小姐的战场》中的主人公童泗敏是一个富家千金,她满怀对新社会的向往投身革命,她以为踏出封建家庭的旧门槛便可义无反顾地去斗争,哪怕失去生命。我相信这是所有革命者为理想而奋斗的初心。可革命远不是只有一腔热血就够。在四明山根据地,泗敏接到的任务是与老师萧林秋假扮夫妻,为前线传送情报。敌占区灯红酒绿的生活安逸得让她有些不安心,虽然嘴上说要服从安排,心里却一百个不情愿,于是频频犯错,差点影响工作。也是在犯错过程中,泗敏逐渐意识到地下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慢慢成熟起来。同时,童、萧两人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也逐渐互生情愫。正当泗敏意欲一表情意时,革命同志被捕、交通站被毁,情势急转。为了掩护泗敏,萧林秋只身引开敌人被捕牺牲。哀痛中,她重拾革命理想,擦干泪水,开启新的征程。革命中的爱情也是浪漫的,萧林秋不仅是泗敏人生道路的指引者,也是革命道路上互相帮助的战友。作为一个女性,离开父母投身革命,这个“引路人”、“战友”是她最大的依靠,后来还成为了情感的归宿。可眼看着在眼前的幸福转眼逝去,对她无疑是沉重一击。而这种伤痛后来转化成斗争的信念和成长的力量,于是我们最后看到了一个成熟的革命女战士。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于童小姐来说,她的成长是抛却富足的生活,甚至是失去了珍贵的爱人。“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直坚持我们的斗争”,这是一个女性对信念所作出的承诺。

    《童小姐的战争》何以在创排8个月的时间里连续演出50多场,受到观众喜爱?因为它是一部真情流露的剧作。这种“真情”得益于创作中投注的情感。编剧黄先钢是新四军老战士的后代,他对浙东抗日历史和新四军革命战士充满崇敬。他带着敬意创作了这个故事、塑造了这些人物。如果说开场中违抗父命,编剧给“童小姐”投去的是赞赏而又担忧的“眼神”,赞赏她的勇气,又担心她一个富家小姐如何能在复杂的斗争中保护好自己。到了中场,不管是在军中接受任务、还是在交通站完成任务的情节,编剧一直在强化对泗敏的赞赏和担忧,时不时要让她来点小姐脾气,只是这里又多了一丝鼓励的“眼神”,希望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地下党员。到了最后,在“主动请命”、在“失去爱人的悲痛中坚强站立”的情节中,编剧对她的情感变成一种心疼、爱护和“不负众望”的肯定与赞赏。情感的变化使整个戏的情感呈现出从淡到浓、从弱到强,最后爆发,观众回报给人物的情感也是如此——喜欢、心疼到最后佩服。

    现在多数的戏剧创作容易忽略细节,多半是为了在三小时里讲一个有头有尾、面面俱到的故事,唯恐照顾不周,会影响观众接受。很多感人的细节通过对白、唱词“告诉”观众,尽管细节足以动人,可“转述”使“事”和“情”之间多了叙述的“人”,本来直接表现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在转换成间接后,减弱了感染力。《童小姐的战场》的呈现之所以有人物成长之感人、情感充沛之动人,是因为它抓住了细节。比如选取了有利于刻画人物和推动情节的细节。与父亲争执的细节、渡口救革命同志的细节,一边体现出人物倔强而又善良的品格,一边又成为层层铺垫的基石。细节之间的铺垫,形成一种蓄势待发的情状,只等爆发。再比如选取了典型化的“毛衣”的细节。这个细节来源于革命烈士林勃与革命前辈余也萍之间发生的17朵红花的真实故事。编剧把诸多的感人故事典型化,成了童泗敏和萧林秋之间的故事,尤其是17朵红花,成了全剧的高潮。

    姚剧的男女合演及剧种程式性不强的特点,使它在表现现代题材的创作上更得心应手,这是他们的优势。姚剧团的整体实力在《童小姐的战场》中也可见一斑,老中青的梯队已经形成,实力不俗。期待这个戏在边演边打磨的过程中,越来越精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