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庆祥是老党员,带头当“值日生”。 |
居民每天上传 自家的垃圾分类照片 云龙镇云龙村龙星家园小区是拆迁安置小区,走在小区里,不时能看到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在清扫楼道或督查垃圾分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值日生”。这些“值日生”不需要守着垃圾桶监督居民的垃圾分类工作,因为小区居民每天会在微信群里上传自家的垃圾分类照片。 居民自发组成“值日生” “我们每个单元楼都有居民自发组成的‘值日生’,每天负责清扫楼道,你看楼道里清清爽爽,多干净。”陈源平是龙星家园小区4幢5单元的楼道长,他手机里收藏着一张“值日生”排班表。 龙星小区交付于2017年5月,虽有物业管理人员,但除了一名物业负责人、一名水电工、6名保安外,只有一名保洁员负责小区主干道环境卫生打扫和垃圾清运工作,有些力不从心。 “5月中旬开始,小区推出‘值日生’制度,倡导自己的楼道自己扫,自己的家园自己管,大家都很赞成。” 陈源平说,居民的热情很高,就连楼道里95岁的空巢老人周方才都想为小区出一份力。 现在,小区里有百余名值日生,不少是“夫妻档”。“我们都退休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小区环境好了,大家住着更舒心了。”65岁的叶月娣说,她和老伴都报名当了“值日生”。 每天出门倒垃圾时,叶月娣都会习惯性地拿一块抹布,从7楼一直擦到1楼。随手擦一擦扶手,随手扫扫地,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动作。“其实都是顺手的事,就当是体育锻炼了。” 每天上传自家的垃圾分类照 在很多小区,一到早晚高峰,志愿者就守在垃圾桶旁充当垃圾分类引导员。在龙星家园,“值日生”不用“守桶”。每天傍晚时分,小区各个“垃圾分类群”特别热闹,家家户户都会上传自家的垃圾分类照片,每天打卡。当天的“值日生”在群里回复,分类好的直接点赞,分类不合理的提出建议。 “阿姨,剩菜剩饭属于厨余垃圾是对的,但塑料快餐盒属于其他垃圾,应该放进黑色垃圾桶。” “好的,下次知道了。” 类似的对话,每天都会在微信群上演。碰上不会用微信的老人,“值日生”还会上门拍照。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鲍丹萍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