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0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教育领域

宁波人同样闪耀开拓精神和赤子情怀

    7月3日下午,天下着蒙蒙细雨,一脚迈进位于和义路106号的宁波教育博物馆,感到有些意外:跻身城市的“时尚地标”1844艺术生活中心,仍吸引不少参观者。多是三三两两的“散客”,竟也保持络绎不绝的流量。

    看了一下登记册,以7月2日为例,一个普通的工作日,登记在册的参观者超过40人。

    宁波教育博物馆的“圈粉”之处,在于它作为全国首家区域性教育博物馆,填补了中国博物馆行业体系的空白。

    2015年5月16日,宁波教育博物馆正式开馆。

    沿木质阶梯而上,“文教之邦——宁波古代教育演变”“甬上先风——宁波近代教育之路”“杏坛沐春——宁波现代教育历程”……如同一幅长卷在参观者面前缓缓展开。

    宁波教育博物馆的“圈粉”之处,还在于它的建筑物本身——甬江女子中学教学楼。

    和周围现代化的建筑相比,这栋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三层楼建筑,显得格外宁静、优雅。斑驳、质朴的砖墙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依稀可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栋楼恐怕是宁波教育博物馆珍贵的“藏品”。

    甬江女子中学是被载入《教育大辞典》的中国第一所女子中学,开创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佐证了宁波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起到的先锋作用和重要地位。

    宁波教育博物馆的“圈粉”之处,还在于它展现了宁波人在教育领域同样闪耀的“不甘居人后”的开拓精神和“树高不忘根”的赤子情怀。

    即便是很多地道的宁波人可能也不知道,十分熟悉的月湖竹洲,早在1879年曾建过一所辩志学院,分设汉学、宋学、史学、舆地、算学、词章六斋。

    其中,后二斋包含西方文化,走出了宁波新式教育的第一步。

    还值得一提的是,经亨颐在出任省立四中(今宁波中学)校长后推行的教育改革。

    这场教育改革,不仅是对学制、教学方法、学校设施、规章制度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十分支持学生的进步活动,允许党团组织在校内公开活动,编印、出版进步刊物。

    同样值得一看、一听的,还有宁波中学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集《宁中组歌》。

    1943年,宁波中学从从嵊县玠溪村搬迁至磐安县大皿村。大皿地处括苍山脉深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就像其中一首歌唱的:

    “又是几粒黄豆碗底里攒,又是几片腌菜卤里酸,吃厌了没油的豆腐滋味淡,难得有青菜是黄又干。”

    即便如此,学生们仍在敌寇铁蹄缝隙求学。学业出色的学生比比皆是,不少学生毕业后被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录取。

    按下按钮,屏幕飞速的滚动,令人眼花缭乱,却足以证明“宁波帮”民间助学、兴学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

    民间助学兴学历来是宁波人的优良传统,捐资数额大、受益范围广,惠及海内外学子,“宁波帮”捐资助学历时百年有余,改革开放后“三胞”助学更是堪称全国之最。记者 石承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