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艺术品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1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寓无穷的心象 于无边的景致中

无边光景——叶国丰作品展举行

《格桑梅朵》

《没马蹄》

《丰》

    “云锦”“当春”“没马蹄”“格桑梅朵”“一城花”“空山新雨”“洛神新赋”……这些诗意盎然的词语,是正在扬帆美术馆举行的无边光景——叶国丰作品展的作品名称。和充满抽象意味的画面相映衬,不仅毫无违和感,更让观者感受到一种心象与物象的有机融合、迎风生长……

    这是叶国丰教授举办的第八次个人展,也是他回到宁波家乡后的第三次个人展览。顺着前两次个展主题“云水无间”与“山海印心”的脉络,这次的主题定名为“无边光景”,是出自朱熹《春日》中的名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其实此诗并非纪游写实,而是借以喻道,是一旦闻道即满目皆春之意。

    展出的是一次全新转型之作

    叶国丰,1965年1月生于象山,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综合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省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是浙江省专业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

    从写实到意象,从意象到抽象;从水墨到油画,从油画到综合材料。这是叶国丰的艺术轨迹。这次展出的72幅作品大多是他2015年台湾个展后三年多时间里创作的新作,也是一次全新的转型之作。

    叶国丰一直是一个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画家,在不同的阶段他都会开拓自己的艺术旅程,并尝试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如何让富有时代性的抽象艺术表达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大课题。

    记者发现,本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中带有云、花、草、山海等元素,但画家并不具体描述,只是运用这些元素作为绘画艺术的“原料”,加上中国绘画的书写性笔调与章法,缠织、穿插、交汇、相融、重叠,无边地延绵开去,这是画家的心迹心象及生命之息的表达方法,也是典型的抽象画的表述。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综合绘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陈焰如此总结:许多带方向性的线条不断反复或复加重叠,如植物般生长,满幅铺陈。画面或以长短线段笔触进行叠加交错,或如吸饱墨水或者沾满颜料的用笔画弧转圈,它们相互勾连成片,向四周蔓延直到画布边缘,构成一个没有焦点、超越画布边缘的想象空间,获得某种规则、节奏和韵律。而这,正是叶国丰特有的艺术语言。

    表现植物拟人化的生息姿态

    为什么要把目光投向一草一花?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杨劲松说,近年来,叶国丰叩问生命意义的思考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叶国丰看来,生命即指人物、动物、植物等一切有始终且循环往复的有机体,也指血肉之躯内的精神和意识。因此,那些只要一滴水一线阳光就能漫山遍野生长起来的植物,何其不是艺术的题内之意?那些生长着的植物随风摇曳,又何其不是散发着‘呼息’生机的社会人生之缩影?”

    重新开始是难的。叶国丰的做法是让它自然地生发、自然地成长。先做减法,去掉了画面的显性结构,减去过多的块面线条、色彩肌理及厚薄干湿这些视觉上的偶发性变化;再做加法,单纯地使用画笔,用线性书写的方法,满幅铺陈,不断反复着一个行动,像是修禅的状态。

    叶国丰告诉记者:“从《弥》系列到《璟》《腾》等作品,面貌与状态整体地立了起来,想要的东西也呈现了出来,突然有了开豁的景象。”植物的繁茂与峥嵘经纵横的笔意恣意绽放,旷野以聚焦的手法被拉近,植物在画家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姿态,那苍茫而奔放的群簇式形象,让人震撼。

    三年多时间,叶国丰的作品也有一个萌生与变化成长的过程。《格桑梅朵》、《镜花水月》、《洛神新赋》等是今年创作的作品,也是之前作品生发出的另一个面貌,但还是属于一个整体。混合色彩带转圈的笔触运行,符号感显得很强,画面也有留白、有主体,形象凸显,有画面的图像性特征。

    密集而蓬勃,即成了叶国丰的语言方式,也成了他挥洒激情的载体。聚集而散点并非不可调和地并置于一体,表现了植物拟人化的生息姿态,也完成了一种美学关系的试探性意图。

    有人说,作品是生长出来的。叶国丰的艺术就生长在无边光景之中。在无边的景致中蕴藏着无穷的心象,在无边的空谷中闪耀着无尽的心光。

    记者 陈晓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