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之 假领头,这个名词对于80后、90后肯定是陌生的,因为它早就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那天,90岁的老父亲突然对我说,能否替他去买几个假领头。我一愣,女儿的脸上更是写满了疑惑和惊奇。我告诉父亲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老皇历了,现在根本就无处买。又颇费了一番口舌,直到拿出了一件衬衫作实例,连解释带比划才算满足了女儿的好奇心。 假领头,说白了就是一件衬衫的上半截,一个领子加两个可以套入胳臂的圈,正面有3粒纽扣固定。穿上它,外面套上一件毛衣,把领子工工整整地翻出来,俨然里面就是一件衬衫,真正的以假乱真。因为它省布,所以又称“节约领”。在我年轻时很流行。 通常,假的东西总是让人不屑和厌恶的。比如,假冒伪劣商品,虚情假意,假言谎话。但假领头是个例外,颇受当时人们的青睐。据说,假领头最早是精明的上海人想出来的。当时有许多人十分羡慕上海人,认为上海人有钱,天天领头笔挺换衬衫。假以时日方知那仅是个领头在迷惑人的眼球。于是,它便风靡全国了。 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光有钱是买不到商品的,买粮食要粮票,买工业品要工业券,买副食品要副食品票,就连买一盒火柴也要凭票,买衣服当然要布票。而且,所有的票证都少得可怜,根本就不够用。家中有一人添置了一套新衣裤,那么第二个人即便有钱也得等到下一年发了布票,才能圆置新衣裤的梦。 人总是先顾及面子,再讲究夹里的。大量的布票都用在了添外套上,剩下的几尺几寸连买件衬衫都不够。于是,假领头以其省料而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颇受当时人们的青睐。它在春、秋、冬三季为衬衫创造了休假,在功能和外观上又等同于衬衫,毫不逊色。记得我最早的那个假领头是母亲用零头碎布给我缝制的。领子是一色的湖蓝,下面就色彩纷呈,正面、背面各领风骚。好在翻出脖子的那一截是清一色,足以以假乱真。在我上中学时,母亲给我买了一个“的确良”的假领头,纯白色,领子笔挺,我摸摸领角里面衬有尖圆的小塑片。穿上它,套上毛衣,对着镜子我顾影自怜了好一阵。 称假领头为“节约领”,还真是名至实归。一来它省布省料;二来它延缓了衬衫的折旧;三来体积小,洗起来省时、省水、省肥皂。有了这些美处,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想要它不风靡都难。 现在生活在向小康进军,假领头早已挥手作别。可是,年迈的父亲却嫌衬衫穿着两臂不活络,忆起了当年的假领头。这给我出了个大难题。上店铺买,我估摸碰上年轻的营业员肯定会云里雾里,如碰到年长的那一定会将我视作出土文物那般惊讶。我找了家裁缝铺问是否可以制作,那妙龄女店主回答我,一是没见过,二是没那闲工夫赚这钱。无奈中,我急中生智跟妻子说,要不就去买两件衬衫,把下半截给剪了,由她手工缝制一下凑合了。 这计划最后是流产了,父亲扔给我两个字“算了”。呵呵,我的老父亲,你给我出了个难题,却激活了对假领头的记忆储存,成就了我这篇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