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0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海梅花村会议纪念馆:

浙东革命斗争的转折点

砖墙上的入党誓词。记者 崔引 摄

    踩着“吱呀”作响的木质楼梯,来到宁海梅花村会议纪念馆二楼。颇具年代感的“千工床”告诉来访者,这是一间卧室。正是在这间卧室,梅花村会议顺利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浙东和台属党组织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浙东革命斗争的转折点

    梅花村会议的召开,与当时国内紧张的局势有关。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我党提出,在国民党统治地区,除大城市仍坚持隐蔽方针,其他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党的工作方针必须立即转为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武装和根据地。

    这年冬天,中共上海分局在上海召开“上海会议”。

    1947年1月28日到29日,中共上海分局代表顾德欢,浙东工委书记刘清扬,浙东工委军事干部张任伟,台属工委副书记徐少春,三门、临海、黄岩党组织负责人应为民,宁海县工委书记童衍孝等6人在白岭根村(现梅花村)召开会议,传达“上海会议”精神,确定独立自主开展台属武装斗争的方阵和策略。

    “从隐蔽到公开武装斗争,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浙东革命斗争的转折点。”梅花村会议纪念馆讲解员黄艳说。

    会议召开时,适逢腊月,窗外大雪纷飞,寒梅傲立。与会的顾德欢有感而发,给这次会议取名为“梅花村会议”。

    这里是葛希曾烈士的家

    梅花村会议纪念馆是一个独门独户的小院,进门处最显眼的位置还有三眼灶台。横看竖看,都像是过去一户人家的住宅。

    “没错,这里就是葛希曾烈士的家。”黄艳肯定了记者的猜测。

    葛希曾的父亲葛新善抗战时期就是我党的秘密交通员,后在地下党的组织动员下,当上了“伪保长”,掩护党的工作。

    葛新善的举动也影响了他的两个儿子,葛希曾和葛道吾。

    从1941年至宁海解放,葛家一直是中共台属地下党的领导机关所在地,台属地下党和浙东党委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联络站,台属地下党和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的一个联络点。

    黄艳说,葛家当时是村里的大户人家,但他们却把大部分钱用于补贴地下党开展活动,同时也尽自己所能帮助、接济贫困的乡邻。

    葛家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感染了当时白岭根村的老百姓,也在潜移默化中引领他们支持革命。扎实的群众基础也是梅花村会议选址白岭根村,且能够顺利召开的一个重要原因。

    令人叹息的是,葛希曾因长期为革命工作积劳成疾,1949年10月不幸逝世,年仅28岁。1950年,葛希曾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纪念馆成为亲子阅读基地

    一眨眼70多年过去了,葛希曾及其一家身上闪耀的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并未被遗忘。

    2017年12月26日,修缮一新的梅花村会议纪念馆重新对外开放。2018年,该馆共接待参观者逾5万人次。梅花村会议的重要意义和背后群众支持革命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

    在梅花村会议纪念馆一楼,《红岩》《林海雪原》等革命故事连环画整整齐齐地摆在窗台上。作为“亲子阅读基地”,每逢周末和假期,村里的孩子都会来这里看书。

    作为梅花村会议的召开地,梅花村的面貌也在发生变化。

    黄艳说,村民进出村曾经只有两条路,要么趟着溪水,从临时搭建的便桥上通过;要么从隔壁的桥头杨村绕路。

    2016年,宽敞的“梅花大桥”通车;2018年,平整的柏油马路铺进了村……如今驱车进村,一路畅通,可以直接开到梅花村会议纪念馆门口。

    在吸引党员、党支部来这里过组织生活的同时,梅花村会议纪念馆的“走红”也在无形中带动了农家乐和民宿的发展。

    记者 石承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