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三江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桂花酒

    □钟正和

    在经过了一个闷炙浮躁且悠长的夏季后,随着几场滴答滴答的淅沥落雨,窗外的湿润小风又送来了桂花的幽香。

    惜乎,桂花的花期太短,也就数日光景便散金碎银地化作尘泥而去。为了留住这一年一度的惊艳邂逅,人们想尽办法将其揉进各类吃食中,诸如桂花圆子羹、桂花赤豆粥、桂花糯米藕、桂花糕……而要说到最能体现它们香、醇、浓、厚之特点,也最宜与秋光紧紧拽在一起的,非桂花酒莫属!

    在吾乡,老一辈的人在秋日是要喝一点桂花酒的。就像我的外公,过去每至秋凉时节,照例会在家中小酌几杯。

    说起桂花酒的历史,可谓悠久。明人高濂撰写的《遵生八笺》中,曾提到过制花酒的一种方法:“十月采甘菊花,去蒂,只取花二斤,择净入醅内搅匀。次早榨,则味香清洌。凡一切有香之花,如桂花、兰花、蔷薇,皆可仿此为之。”

    通俗点说,就是把花投入尚未滤过的酒糟和酒中,而后用重压法完成榨酒,使花汁与酒液相互融合。此种方法,在今人看来可能过于繁琐。现在常见的桂花酒,大致上可分为两个流派:一类是把桂花加到米中一起发酵酿制;另一种则是酿好酒后掺入桂花。但无论何种方法,选花都是关键。

    初开的桂花,就像才灌浆的谷子,缺少一种成熟的香味;而凋零之后才收集的花,香气又衰败得差不多了。只有那种刚好开繁,满蓄了天地灵气的桂花,色正味香,制酒最宜。

    记得我读书那会,班里有位小名叫“阿良”的同学,家里院子的一角,栽有一株偌大的桂树,据说在他父亲小时候就有了。每年一到树上密密匝匝的碎金透过圆润肥厚的叶片,闪烁着耀眼光芒,沁人香味直往人身上扑的时令,他便会邀我到院中,准备迎接桂花的芳驾了。

    先在树下铺好大大的席子,继而用竹竿轻轻敲打着桂枝。那飘下的花雨,会“扑扑簌簌”地像夜幕中跳动着的星星般,经我的发梢、脖颈窝,最后落到地上的席子间。整个过程,不仅香还很美。

    收下的桂花,带回家中交由外婆处理。除了一部分用来腌糖桂花外,剩下的便是制桂花酒。

    印象中,外婆每次都是先仔细拣净桂花中的杂物,将它们摊到竹匾上,置于阴凉处晾干后,再放入事先备好的高粱酒中,并调入研碎的冰糖,封口后存到阴凉处。等上一段时日,待桂花精髓深入五谷魂魄之时,即可启封享用。

    揭盖的瞬间,一股从瓶口奔突而出的浓烈桂香,会扑得人满面满怀。再瞧那呈淡琥珀的酒色,于灯光下熠熠生辉,极富诗意。该种诱惑,使得当年的我,不止一次地偷喝过外公的桂花酒。

    原本辛辣的高粱酒,在冰糖的浸染与花草气息的衬托下,不仅失去了愣头愣脑的冲劲,还甜中带香,醇厚柔和到满满当当。小溪般顺着舌尖流进喉咙后,只留下一股既清且浓的香,于热气上升的胃腑和渐渐发热的耳面萦绕。

    光阴似箭,一晃外公故去已有多年。但他老人家当年品桂花酒的音容笑貌,始终流连于后辈心中。亦因此,桂花酒的故事依然在我家继续着,从舅舅、姨夫直至如今的我。

    每年到了薄薄云雾被柔和月光映得纱一般的季节,我就会坐到窗前,斟上一杯自酿的桂花酒,小口小口地呷。于这秋之意境中,陶陶然呷出绵长人生的岁月暗香。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