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宁波时代地标寻访推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灵桥: 镌刻乡愁的“老江桥”

灵桥 记者 张培坚 摄

    在成为钢结构桥梁前,灵桥一直是一座浮桥。

    唐长庆三年(823年),明州刺史应彪为解百姓渡江之难,在东渡门外架起浮桥。这座浮桥由16条木船联结而成,上铺木板,简称灵桥,俗称“老江桥”。浮桥毕竟简陋,江流汹涌时,容易被水冲走。把老式浮桥改为现代桥梁的设想,最早在清末便有人提出,但因经费问题和战事困扰,改建之举数次搁浅。

    1931年,在本地乡绅筹措下,“改建老江桥筹备委员会”在沪甬两地成立,通过民间集资,委员会募得全部预算工程款70万银圆。

    1934年5月1日,灵桥工程正式动工。虽然工程由上海德商西门子洋行承建,实际上却是“宁波制造”。据当时参与建桥的老人施求藏回忆:“灵桥用外国材料、挂洋行牌子,但实际上设计、施工都是沪甬两地的宁波人。挂名的设计师英国人詹姆生、师克和其他外国人很少来宁波。”

    1936年6月27日,灵桥举行通桥大典。然而,灵桥建成后第二年,抗日战争爆发,作为宁波的交通要道,灵桥成为日军战机轰炸的首要目标。最猖狂的一次,共有9架敌机投下了18枚炸弹。宁波解放之初,灵桥又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轮番轰炸,桥面落下了累累弹坑。

    改革开放以来,灵桥一直是保障市内交通的主要桥梁。2005年,灵桥被公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1月,因再次发生严重船撞事故,灵桥被诊断为危桥。经过多部门的衔接、商讨和反复论证,报经市政府同意,有关部门决定采取“修旧如旧”的方案,对灵桥进行大修。

    2016年7月28日,灵桥重新恢复通车。大修后的灵桥,长97.536米,宽25米(与此次维修前保持一致);重1428吨,较建桥之初增重,主要是增加了钢桥面板厚度及拱肋增加了内衬钢板。外观风貌保留原有的三铰拱钢结构体系,还原了银灰色的桥身和朱红色扶手的栏杆。修复后的灵桥老结构恢复使用率超80%,经检验无法继续使用的老构件,也统一收集整理、妥善保管。

    对于宁波人来说,灵桥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地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灵桥曾成为许多宁波地方产品的品牌,如灵桥牌大雪糕、灵桥牌香烟,包括口口相传的“灵桥牌普通话”,都证明着灵桥对于宁波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作为中国现存唯一的三铰拱钢结构桥梁,位于三江口的灵桥见证着城市的悲欢离合、荣辱兴衰,融入了一代又一代宁波人的乡愁与记忆。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应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