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三江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张获奖通知单

    □魏人彪

    看到晚报“三江月”专栏的《新中国70华诞之老物件的故事》征文启事,我瞅个空,将自己的“库存”又倒腾了一遍,结果发现了两张读书征文获奖通知单:一张是宁海县总工会发出的,另一张是宁波市总工会发出的。

    这是1984年,处在一个书香晕染、读书蔚然成风的年代。那时,新华书店的新书不等发售,门外一定会排起长长的队伍,倘若是名著和经典图书首发,挤塌柜台、打破脑袋的事也时有发生。《山西青年》杂志社创办刊授大学,一时间,大江南北报名响应的学子数以几十万计,火爆热烈的程度,我们现在都难以想象。在阅览室、图书馆,在候车室,黑压压一片捧着书本的,是那个时代的“低头族”!

    那时候,我二十一二岁,正是朝气蓬勃、向往进步的年龄,一周里总有几个夜晚是在工人俱乐部的阅览室度过的。一次,负责管理的阿姨对我说,县总工会在举办读书征文活动,你喜欢读书、写作,应当积极参加。其时,我正读着《革命烈士书信》一书,为字里行间澎湃的那种痴情、挚爱而深深震撼,一腔激情正欲待诉说,回到家里,一挥而就写了一个读后文章。

    没过多少日子,我收到了县总工会的一张通知单:《宁海县“振兴中华”职工读书征文活动比赛评奖结果》,上面写着:一等奖\宁海茶厂\魏人彪《痴情厚爱胜海天》。

    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留下底稿,以至在35年后的今天,无法重温这篇“大奖之作”。

    写到这里,我回身从书柜中找出那本薄薄的《革命烈士书信》翻读起来,沉浸其中,青春时代曾经的震撼再一次激荡在我的心头。年仅25岁的陈觉烈士,就义前给妻子的书信中回忆了他们“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的生活,然后无限深情地写道:“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烈士的悲壮和无畏力透纸背。刘愿庵烈士这样写给妻子:“你的心是紧紧系在我的心中的,我最后一刹那的呼吸,是念着你的名字,因为你是在这个宇宙中最爱我,最了解我的那一个。”这赤诚赤真的爱之倾诉,令人潸然泪下。赵一曼的遗书是写给她唯一的儿子的:“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此时此刻,她那作为战士、母亲的那种既义无反顾的勇敢又满怀母爱的深深依恋,在我的心上引发了强震般的呼啸和剧烈颤抖!

    颁奖大会是在宁海剧院召开的,可容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奖品是厚厚的一沓书,有七八本之多。

    还有一张获奖通知单是用粉红色的纸张印制的,摊在桌面上,我仍然能感到当时工作人员的一番美意:宁海茶厂工会:你单位魏人彪同志积极参加读书活动,并被评为“读书与进步”征文一等奖,请你们给予宣传和表扬。现寄上奖品(购书券)一份,请交本人到市新华书店(二楼)和县新华书店选购图书。\宁波市总工会\1984年12月。

    参加市读书活动的过程,我是一点都回忆不起来了。大概是茶厂工会组织发动,集中选送的吧。

    记得那时,我的肩头永远挂着一只流行的帆布黄挎包,包里除了书、杂志和摘录用的笔记本,再无其他。无论在何处,只要片刻闲暇,就取出书来,读一页、两页都觉得是享受。由于这个如饥似渴、文质彬彬的样子,茶厂的同事们还奉送了我一个“秀才”的绰号呢。

    真的很怀恋那段孜孜以读的日子。那时候心静神娴,读书不为学历,不为功名,纯粹是为着汲取知识、滋养性情,多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