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9版 疏堵保畅:让交通科技深入城市“血管” 在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实时交通信息系统”中,可看到市区的道路分别被标成红、黄、绿三色,其中,中心区道路以黄色和红色偏多、市区外围则主要是绿色,大屏幕的右下角还细列着每条主干道的实时通行速度。 “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通行速度,比如,红色表示该路段通行速度在10公里/小时以下;绿色则表示30公里/小时以上。”市公安局交警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数据不停地在更新,每隔5分钟对外发布一次,发布的途径是室外LED屏、广播电台、交管信息网等平台,为市民提前规划行车路线、避免车辆扎堆拥堵提供方便。” 宁波交警还在此基础上推出了道路交通拥堵指数,在网上和官方微信上实时发布。不管是交警还是车主,只要上网就能了解实时交通路况,进而进行交通分流,使道路更加畅通。 不仅如此,宁波交警还依托大数据分析,创新推出“基于路面通行异常状况的车辆精准引导模型”,如本文开头所述,对因交通事故、水管爆裂等突发事件导致的短时间无法通行或路堵,筛选出可能有需要的司机精准进行路况异常信息推送。待路况恢复正常,再推送路况已恢复信息。这个平台不仅能精准地服务群众,还能减轻路面道路通行堵塞程度,从而保障道路交通畅通。 服务民生:手机在手,不用跑腿 走进宽敞明亮的车管所办事大厅,整洁的等候区有几位市民正在等待叫号,有几位市民正在窗口办理业务。已经在市车管所工作了将近30年的卢雄说:“以前车管所大厅就像菜市场,你看看现在,办事的市民还不如我们窗口工作人员多呢!” 在宁波,有车一族都有这样的体验:不管是办理车管业务、处理车辆的交通违法,还是处理小事故,只要身上带着手机,不用跑交管窗口就可以轻松搞定。这是宁波交警大力推进“互联网+交管服务”战略带来的巨大变革。 随着科技信息应用技术的飞速进步,宁波交警在“交管12123”“浙里办”平台基础上,集成“阿拉警察”APP、“宁波交警”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等三大自建平台服务功能,日均受理审核互联网车管业务3600件。目前,驾驶人通过互联网自助处理违法率达到45%以上,自助缴款率达到97%以上,成为群众办事的首选渠道。 按照打造“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行动计划,宁波交警还率先完成交管窗口证照电子化功能布局,在群众未携带身份证情况下,可凭“阿拉警察”APP电子证件卡包内的身份证二维码信息办理相关车驾管业务,相关场景还将在个人车辆年检、驾驶人考试、二手车交易、4S店购车中进行广泛应用。 “超级交警”:科技改变路口交通管理 宁波交警的智慧警务不仅在指挥系统和服务民生上织就了一张密不通风的网,还将科技的触角延伸到交通路口,打造出具有更强大脑、更亮眼睛、更硬拳头、更快双腿、更优服务的“超级交警”,河宁岗智能警务亭就是其中的典范。自2018年1月这个毗邻市行政中心的智能警务亭开设以来,这一片的交通管理工作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在这个路口千万不要闯红灯!”住在附近的陈阿姨拉住一名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你看,你一闯红灯,照片和名字都要被挂在那边交警亭的大屏幕上,难为情死了!” 在智能警务亭的外墙上,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正滚动播放着部分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的画面以及违法行为人的头像和姓氏。这些都是实时抓拍经过后台相关数据系统分析比对出来进行曝光的,目的是提醒广大市民要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特别是过路口要按信号灯指示通行。而在这个“超级交警”的智慧警务亭里,工作人员正紧盯各个路口和路段的监控画面,一旦发现交通违法就能迅速通知路面民警进行查处。 科技信息化是智能警务亭的最显著特征、最核心要素。智能警务亭就像一个“前线指挥所”,依托集成工作平台支撑,配置视频巡查、违法处理、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识别、可视预警、实时路况等10个模块,用警效率和管控效率大大增加,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经验管理向精准管理、单一管理向集成管理的转变。 借助智能警务亭,现在辐射的交通管理区域扩大到了2.3平方公里。同时,依托大数据集成平台,警务亭实现了实时掌握警务区道路交通运行状态,提前预判交通拥堵,及时发现交通事件,快速调度辖区警力,因地制宜开展预警、干预、处置,实现交管科技前沿部署、集成应用。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周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