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01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91岁人大教授 在甬捐献遗体

妻子是奉化人 儿子在镇海工作

沈教授于2000年签下的捐献遗体声明书。

    “为了我国医学事业和医学教学、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我决定志愿无偿捐献遗体。现我郑重声明:在我去世后,我的遗体无偿捐献,由北京市红十字会安排供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使用,我的家属和其他任何人均不得干涉。”当镇海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拿到这份落款时间为2000年5月23日的捐献遗体声明书时,无不为之动容。

    这份声明书的主人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沈瑞年。当年,72岁的他瞒着家人在北京签下了这份声明。今年11月23日,因胰腺癌导致的病痛,来不及回北京的他在宁波离世,享年91岁。

    在镇海区红十字会以及家人的帮助下,沈瑞年于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完成最后的心愿——将遗体捐献给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成为医学生们的“大体老师”。这也是镇海区今年首例遗体捐献者。

    1928年1月19日,沈瑞年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1951年参加工作,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沈瑞年教授的多部著作填补了我国国际金融英语教育方面的空白,他主讲的“国际金融英语”和“国际结算”被学生誉为中国人民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沈瑞年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党员、北京市教育工会优秀教育工作者、“爱国立功标兵”等荣誉称号,是银事达奖教金获得者。

    这位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党员,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不忘初心的党员使命。直到妻子康阿姨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丈夫曾在十几年前捐献了一笔10万元的党费。

    沈瑞年的妻子是奉化人,因儿子在镇海工作,他在临终前和妻子在北京和镇海两地生活。康阿姨表示,沈教授知道自己无法再回到北京进行遗体捐献,住院期间,在护工的帮助下,他拖着病体多次下床寻找医生、志愿者,询问捐献事宜。直到镇海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为他办理了捐献手续,才真正安下心来治病。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陈雨露曾回忆与沈瑞年教授同在一个教研室的工作经历:“沈瑞年教授总是为他人着想,一辈子都是这样,他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之一,他就是教书育人的楷模”。

    沈教授为人低调,得知沈老师去世,他生前所在的师生微信群里,学生们纷纷写下悼念之词:

    “还记得大二暑假回来,正逢前苏联解体,沈老师在上课前用俄语背诵了一段文字,眼含泪花。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人。”

    “愿沈老师安息,永远忘不了我当年校庆杯踢球受伤后,沈老师给我端来一锅排骨……”

    “沈老师是娃娃脸,说话间隙会吐吐舌头,很难把严肃这俩字和他挂上钩。但是沈老师当年是唯一一个给学生写推荐信要自己审阅修改、定稿才签字的老师。我签字等于为自己说的话负责的认识,源于沈老师。”

    ……

    学生的每一句话,都是沈瑞年教授生前的一个个故事,也正是这些故事构成了他的人生。如今沈教授走了,但他用自己最后的力量诠释了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为师的楷模。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陶欢欢 叶啸天 陈彦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