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燕 闲来翻书,有提到涮羊肉,说涮羊肉跟成吉思汗有关,因马可·波罗曾在游记里写他在元大都皇宫里吃到了蒙古火锅,所以英文、法文对涮羊肉的翻译是Mongolia,而日本和韩国则把涮羊肉直接说成“吃忽必烈”“吃成吉思汗”。直看得笑出了声。 《旧都百话》里说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岂止羊肉火锅,还有肥牛火锅、海鲜火锅、蔬菜火锅、某太后钟爱的菊花火锅……凡火锅都跟冬天是绝配嘛。天寒地冻里,一口锅子冒着腾腾热气,白汽氤氲,香味撩人,几人围锅就座,举箸而待,瑟缩的身子开始舒展,舌、胃、心都欢悦起来,人间好时光的图景就此展开。 一口锅就能“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长”,这就是火锅的妙处了。锅底大致可分为清淡派和麻辣派,若想两派和睦共处,那就来个鸳鸯锅。作为大杂烩的杰出代表,火锅对食材的包容度之高令人叹服,各种肉食、海鲜、菌菇、绿叶蔬菜、块茎类蔬菜、丸子、饺子、面条、粉丝、豆腐等等在一个锅里共沉浮同翻滚,捞出来后,你还是你,你似乎又不是你,蘸点佐料,就这么被愉快地落了肚。 袁枚却在《随园食单》里把火锅列为戒单,“冬日宴客,惯用火锅,对客喧腾,已属可厌;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难差……” 嫌众人吃火锅喧闹,嫌火锅不尊重食材们本身的火候和规矩,这就酸腐了嘛!享用美食热闹点不好么?边煮边吃,汤物合一,推杯换盏,追忆胡侃,微笑和情谊融于升腾的热气里,就这么将寒意肃杀赶出了门。至于食材的火候和规矩,其实火锅也不是那么随便的一锅乱炖呀,放食材也讲究先后顺序的。当锅中的汤开始沸腾,丸子、土豆、鸡翅、活虾等熟得慢的先下锅,空气变得活泛起来,又热又香,食客们的话匣子受热膨胀,话语一串接一串地跳出来。而后羊肉卷、肥牛卷、毛肚涮起来,大冬天的,必须吃肉啊,唯有热乎乎的肉才能尽快驱逐寒气补充能量,抚慰身和心。人们纷纷脱去外套,残存的拘谨倏忽不见,脸色红润,嗓门放大,吃的节奏却开始放缓。厚味之后,山药、豆腐、虾滑、腐竹、冬瓜片、藕片等小清新开始登场,“咕咚”“咕咚”,食物下锅如花样跳水,吃得酣畅动作可要小心着,以免沸水溅到身上。菠菜、粉丝、手擀面之类一般最后放,那会,吃和说都接近了尾声,咂咂嘴,似又意犹未尽,那就来个最后的放纵,不吃得撑肠拄腹怎肯离场。 火锅是个神奇的锅,一吃火锅,食量增大了,不再挑食了,一烫一涮间,肉食不再肥腻,素食如此可亲;时间走得慢了,整个人也放松了,暖洋洋的幸福感袭来,觉着这大好盛世如己所愿;同吃一锅,酒酣饭饱身上一热,话也热了密了,气氛融洽,情谊自然增了几分,临别约下回再聚。又暖又好的时光总是令人安宁、向往。 古时,称火锅为“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那干脆叫“咕咚羹”多好,“咕咚”一声,“咕咚”又一声,食材通通下锅,于是就有了美味的羹,多么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