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迪安 《塞罕坝之春》 |
|
李学峰 《吉祥蒙古系列》 |
|
徐里 《溪山清韵》 |
本报讯(记者 陈晓旻) 12月3日,“形异道同·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邀请展”在宁波画院开幕。画展汇集了中国当代30多位知名油画家的100余幅写意油画精品,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学术探索的最新成果。 “形异道同·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邀请展”是中国写意油画学术和创作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参展作品从油画的本体语言、形式、观念等各个层面展开创作,既有画家们拥抱自然写生的痕迹,又有展示自我内心的脉络;既有对思想层面的生动诠释,也有对现实的探索与表现,形式多样,面貌丰富,体现了画家们直面自身、关注生活、自由而发的创作精神,更展现了艺术家真情与随性交织的情感。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写意油画是西方油画落地中国的必然结果,是百年中国在油画发展中逐步清晰明确的学术概念,是推动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繁荣的文化取向。作为油画实践方式的一个维度,写意油画重在从整个中国文化的传统中汲取知识、哲思与视觉造型方法,融汇西方油画的各种经验,在思想观念上体现基于时代感受与本土文化的主体意识。 展览现场,范迪安的巨幅画作《塞罕坝之春》(200cm×640cm),描绘了承德塞罕坝的美丽风景,也讲述了几代人为了让荒原沙地变成青山绿水努力修复环境的奋斗故事,用艺术的方式传播和弘扬塞罕坝精神。徐里的《秋叶醉泉》则充满了古诗词中的唯美意境。 在画展开幕式后举行的讨论会上,艺术家和评论家们就写意油画在当下的实践和发展作了交流。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学术委员任传文认为,写意油画首先不是个概念问题,而是实践问题,“写意,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如何与社会与自然对话的态度。就像宁波画院的建筑,结构上有很强的现代感,同时由于处于美丽的东钱湖边,它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很多的通道位于半地下,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很有亲和力的文化空间。写意油画也需要这种贴近生活和自然的姿态。” 正如“形异道同”的名称,尽管艺术家们的实践各不相同,但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在中国油画 发展的历程上,几代艺术家始终抱有一个坚定的文化理想:既要传播油画艺术,令国民理解和欣赏油画,更要在学术上不断探索油画语言和中国文化精神的结合。中国写意油画的优秀传统是不断地研究中国历史,同时迎向时代发展,其前景便是要立足中国、研究中国风格、彰显中国精神。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油画家群体中有一批志同道合者在写意油画的学术道路上坚持探索,体现了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 评论家、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范晓楠表示,从西方艺术史的角度看,印象派出现的时间正是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期,而中国写意油画的生发也是时代的需求。 宁波画院执行院长李学峰在近几年的《吉祥蒙古系列》油画创作过程中,尤其注重油画本土化、民族化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他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是一直被中国油画家们所看重的文化艺术根脉,从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角度看,儒家、道家、禅宗等哲学理念对写意精神的产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写意油画的本质支撑和内在学术理想就是“写意精神”,它是包容的、与时俱进的。 本次展览到12月15日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