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菜场是个 大舞台

    □方名列

    民以食为天,菜场是家庭主妇们每天必须的打卡地。一进菜场,一股热腾腾的烟火气便扑面而来,摊贩的吆喝声、顾客的还价声此起彼伏,凸显了一幅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图。

    我是凡夫俗子,自然也要跑菜场。菜场里“自产自销区”有家蔬菜摊,摊主是位六十岁左右的农妇,主要卖些青菜、茄子等农产品,以及自己腌制的咸齑和榨菜等。记得十多年前,我经过她的摊位,被她热情叫住,说这些地作货都是她和老公自己种上来的,咸齑更是她亲手腌的,喷喷香,说着,并随手扯下一段递给我,我拿到鼻子底下一闻,确如她所言,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半株。时值夏日,回家煮了碗咸齑海蜒汤,咸齑色泽褐黄,质地脆嫩,咸中有香,汤味道真是鲜美,几调羹入口,顿觉通体凉爽,暑气渐消。就这样从此经常光顾这家摊点,主要是买咸齑,偶尔还带点腌冬瓜、咸蛋什么的。从最初的现金交易,到现在可用支付宝、微信付款,不想,这一买,还真买出了历史。

    菜场的右边位置,有一间长方形的房子,上方挂着“家禽区”,那是卖杀白家禽的。房子的东边有正门,北边有小门,里面只三家摊位,自南至北依次排列,从摊位的优势来说,正门进去第一家为最佳,从小门进去第一家为次,夹在中间的摊位最差。我一般随意地从正门进去,就在第一家买。有一次,刚巧第一家有顾客,于是,我就走到中间的那家。摊主看样子是小夫妻俩,那小伙子见有顾客来,立马满脸笑容地迎上,热情介绍。我买了半只鸭子,他帮我理清切好,我随意问了下,生意如何?那小伙双手一摊,无奈地说,你也看见,摊位不好,生意难做。我知道,摊位是需要招标的,好的摊位价格自然就高。

    后来,我见那小伙的摊位挪到了小门的第一家,又后来,挪到了正门第一家。位置好,确实不一样,我每次路过“家禽区”,总会有意无意地向里面张望,他的摊位前总有顾客在。有一次,我在他那里买了四分之一只呆头鸭,见他老婆不在,有两个陌生人在帮忙,就问,你老婆送货去了?那小伙摇摇头说,不是,这儿的活又脏又累,还有气味,他老婆受不了,到工厂打工去了,只好叫来他的姐姐、姐夫来帮忙。见我无语,他又说,是啊,叫一个年轻女人整天给鸡鸭鹅开膛破肚,干这种脏累活,是我做老公的没用。看他自责,我忙安慰他,说你这做老公的善解人意,待老婆肯定体贴的,你们俩只是分工不同,但赚钱的大目标一致。他听了,咧开嘴不好意思地笑了。

    早春二月,雷笋上市。那天我在菜场逛来逛去,觉得没什么菜好买,想就买点雷笋吧。一问价,要30多元一斤,在我还没说买否的情况下,摊主已帮我选了两株雷笋并削去了根,一称,乖乖隆的咚,两株不大的雷笋竟要27元。说实在的有点“肉疼”,又没客人来,雷笋嘛也就这个味,我忙说我不买。那摊主是位四十来岁的外地女人,生气地拿眼斜斜地看着我。我自知有点理亏,后来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我会常去那家摊点买些白菜、蘑菇、青瓜等蔬菜,这么一来二去的,有次,她可能认出了我,对我笑笑,于是“一笑泯恩仇”,从此友好相待。

    菜场里的摊主们一年365天,除了春节放自己几天假,平日里起早摸黑,风里来雨里去,赚的也是辛苦钱,咱们作为消费者,也应该多份理解。菜场亦是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台,每天上演着充满人间烟火的事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