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今锐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2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频繁查询个人征信
不如严守个人信用

    郑建钢

    银行人士强调,征信查询过于频繁,对于贷款审批会适得其反。据其解释,在银行看来,借款人频繁地查询征信报告,是负债过重或是存在还款风险的表现,为保险起见,银行会对这部分用户拒贷或是降额。

    1月20日《宁波晚报》

    居家过日子,很少有人能够离得开借贷。不管是办企业,还是家庭消费置办房产、汽车等大件消费品,由于资金需求量大,离开借贷几乎寸步难行。但是,因为缺乏相关经验和知识,频繁地查询征信报告,从而有可能与正常的借贷行为擦肩而过,未免太过冤枉。

    如何管住自己的手不要频繁查询征信报告,规避“硬查询”,以及被银行拒贷或是降额以后该怎么办,都不过是事后补救的措施。说到底,个人信用是要靠自己实实在在做出来的,而不是靠“查”出来的,更不是靠事后想办法补救出来的。遵纪守法,严守个人信用才是硬道理。

    曾几何时,“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大行其道,超前消费、扩大市场需求被认为是消费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只是信用卡,更有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应运而生,再加上安全快捷的支付手段,刻意迎合消费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消费群体。

    超前消费如果能够做到量入为出,没有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那么,提前拥有高档消费品,改善生活质量,无疑值得提倡和推广。反之,如果是月光族一个,日常生活需要勒紧裤腰带才能勉强支撑下去,那样的超前消费,就谈不上是理智、成熟的消费行为。到头来东拼西凑,寅吃卯粮,对个人信用就必然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至于网上有传言说个人信用可以花钱“漂白”,千万不能相信。一旦产生了信用污点,一般情况下至少会存在5年。花钱“漂白”信用,“花钱”才是重点,“漂白”是根本不可能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