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19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中散记

    □赵淑萍

    小区里第一朵玉兰花开的时候,我已经不那么恐慌。虽然还戴着口罩,但是,流动的风有了暖意,甚至隔着口罩闻到了梅花的暗香。这使我想起了正月初的日子,连绵的阴雨,每天令人心惊肉跳的上升的数字。甚至,凤凰卫视中那个欢快的童音“鼠年来了!”都让我莫名地起鸡皮疙瘩。

    先生是一位医生。我们宅家,他天天都去上班。最初,我们很紧张,虽说他是肿瘤科医生,但这疫情,使所有医生的风险指数都升高了。他出门,我必叮嘱他要小心。每当他回家时,门铃一响,我会大步跑过去开门,迎他进来,然后大声喊:“洗手!洗手!”想想也好笑,他是医生当然知道该怎么做。他晚上值班,我会打个电话过去。这在以前,大大咧咧的我很少这么做。

    我想,他一定知道我们的恐慌,所以他很镇定。他一回家,除了看新闻,就是练书法,然后在有限的空间里打打太极拳。或者,翻阅一些治疗瘟疫方面的书。网上推荐的预防方法很多,如洗热水澡,隔15分钟就喝水等。他倒是很认同一个做法,就是每天早上和晚上用沾着肥皂泡沫的小手指清洗鼻孔。

    他说,论危险,他的那些直接和新冠肺炎病人接触的同事才危险。有些,穿着纸尿裤上班。下班了不能回家,要定点隔离。

    有段时间,小区封了交通停了,有些病人无法来复查、住院。他在家里总是接到病人的电话。他一直在解答在宽慰他们。还有一次, 110居然查到他这里。原因是他的一个病人是放疗后发烧,核酸检测过不是新冠肺炎。可是,邻居们害怕,直接拨打了110。从中看出,我们抗疫的力度是挺大的,人们的警觉性也是很高的。

    2月2日,还在寒假期间,我们院里新闻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就开始了。学院要求学生在家进行专业实践,围绕新冠肺炎组稿,以短视频制作为主,采用电话、网络进行相关素材的采集。

    曾经,有文章说90后是好样的。“战疫”打响后,全国大批医疗救助人员赶往武汉,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是涉世不深的“90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路过来顺风顺水。他们在疫情前的勇气和担当委实让人感到宽慰。而这次,零零后的学生也让我刮目相看。平时,在学校里,我总是无奈于他们文稿中的语病、逻辑错误和主题表现的肤浅。但是,这次他们制作的短视频,全部像模像样的,或者宣传防护知识,或者讴歌那些逆行者,或者给宅家生活支招,或者揭露抗疫中的个别不守规定的行为,做得非常到位。当我指出不足的地方时,他们悟性很好,一下就得要领。几乎每天,我都收到2个以上的短视频,这还仅仅是我负责的这一小组。晚上11点多,还有学生来稿件,嘴里埋怨着,但我心里是高兴的。

    后来,我更加震撼了,有些学生去抗疫一线做了志愿者,在社区量体温,出简报,在现场采访、拍摄。有些视频就是利用自己获得的一手材料编的。

    在大疫面前,他们以青春的蓬勃的朝气和担当,刷新了我的印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