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 案头,有一摆件,红褐色的木架底座,上面是一块乳白色的玉石,一面是醒目的红字“诚信”,反转是黛色的“勤奋”二字。这一物件已然成了一古董,是爷爷传给父亲再辗转到我手中。如今摆放在案头,每每抬头,“诚信、勤奋”就像两位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同时也鞭策着我,不忘家风家训。 父亲在世时常常告诫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诚信、勤奋”不可丢,做人要诚实厚道,做事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那么,困难会给你让路,幸福会紧紧相随。我谨遵父亲的教诲。已临近知命之年的我深深地体味个中滋味,深感受益匪浅。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父亲是一名财务会计,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工人,还有一个长我两岁的哥哥,再加上一个操持家务的外婆,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家中的经济来源就是依靠双亲的微薄工资,两份工资加起来一个月收入也就40元,只能勉勉强强撑起一个月的伙食罢了。虽然生活拮据,但双亲自洁自爱,勤奋劳作,这些良好的家风,如缕缕春风吹拂着我,令我一直铭记于心。 记得六岁时,夏日酷热难耐,我们兄弟俩在家门口纳凉。忽然听到父亲的叫喊声,我们跑到父亲旁,只见父亲像变魔术似的从帆布包里掏出几叠用橡皮筋捆住的饭票说,今天我要考考你们两兄弟,数一数一叠有几张?我伸手抢过一叠,“一、二、三……二十一。”我自豪地大声说道,爸爸,这叠二十一张。父亲失望地说,哎,数数都不会,糟了。便转向哥哥说,阿大,你来数。哥哥边接过饭票,边轻蔑地对我说,这都不会,笨蛋!随后,他数完了,但念出的最后一个数字也是二十一。这下,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哈哈,我没错。 我兴致盎然地接着数,十叠票都数完了,多出了三张。父亲满脸疑惑,亲自核查了一遍,确实多出了三张。我喜笑颜开地说,爸爸,这多出的饭票,刚好三角,明天你就去食堂给我们换五个包子回来,一人一个刚好。这时,爸爸“唰”地沉下了脸,严肃地说,明天我把多余的饭票交给食堂主任,让他帮忙查一下,物归原主。记住,人家的东西,我们不能占为己有!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说,单位的东西、别人的东西,都不是自己的,我们不能要。人要活得光明磊落,不可败坏名声,希望你们兄弟俩牢记于心。 这件事已过去四十多年了,它如一面明镜,正我衣冠;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生,就应当如此。 家风家训摆案端,正我心,明我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代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