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店 变身记

    □王梁

    个把月工夫,小区门口那家小水果店重新装修后变身为一爿早点铺,还算响亮的白字招牌已在墨绿色底板上夺目地打出,估摸着明后天就要正式开业了。

    胖胖的老板娘和瘦瘦的老板正在忙活,清扫、摆放,两人脸色红润,欣欣然。两个读小学的女儿也在一旁欢喜雀跃着,笑盈盈美滋滋的。开心迎开业,是种好架势,是个好兆头。

    记得2月中旬我从老家回城,路上冷冷清清,沿街店铺大多关停,这家水果店倒是开着,但是门可罗雀,各式水果早已失却了新鲜的水灵劲儿,干蔫蔫的,连以往最畅销的青皮甘蔗也缩了水、皱了皮,无精打采地瘫在墙上。瘦小的店主一脸愁容,手上握着一节削了皮的甘蔗,机械地一下一下用嘴咀嚼,木然地望着门外空旷的马路。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譬如这家水果店,虽然以往生意也很清淡,但多少总有几个熟客,来往路过的人也会偶尔光顾。再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们在门口支起了一个架子,早餐时间卖上了杂粮卷饼,也能多些进账,一家四口的小日子稳稳地维持着。然而疫情之下,居民多宅家网购,人流也骤降,生生地断了他们本就脆弱的生意链。

    几天后,下楼外出再次路过店铺,那些不再新鲜的水果已经不见了踪影,一些货架也移到了门外。店里正在敲敲打打,挖地埋管子。店主和一装修工人埋头干活,有时蹲坐下来歇息,抽着烟,默然无语,脸色憔悴黝黑。我心里想着他们会作何安排呢,是翻新装修继续开水果店?或是干别的营生?

    那几天只见到男主人,老板娘和一对女儿没有现身,她们也许回老家了吧?以前听老板娘讲起他们来自安徽农村,女儿都在这边就读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这些天应该在上网课。她家大女儿跟我儿子同岁,上同一年级,勤快懂事,成绩很好,不像我孩子,天天在家吵翻天。

    他们的新店雏形终于出来了,跟水果毫无关联,保留了原先已经在卖的早餐卷饼,还增加了粥、面条、年糕之类便捷小吃。店铺里侧设成厨房,中央隔了个吧台,前端还能放两张小餐桌可供顾客堂食,吧台和墙上作了些色彩和图案处理,看上去明快活泼,挺像模像样的一家早点摊、小吃店。

    我们小区门口最缺饮食店,仅有的那两三家每天早上人满为患,他们改行做饮食生意算是明智之举。早餐是刚需,而且大部分人赶着去上班,路口买一份打包走,在路上吃或到了单位再吃是很多人的模式。再说他们还会做中晚餐的简易小吃,应该也有一定的客流,赚钱自是要比水果店来得多和稳一些。

    伴随新店的改装落成,老板娘和一对女儿也突然回归了,欢喜乐笑着,胖妈还和女儿们在店外空地上打起了羽毛球。几个月不见,两女孩都长高了不少,大女儿更是明显进入了发育期,多了份腼腆和羞涩。

    我高兴着他们一家的高兴,感受着这份平凡的幸福和简单的快乐。面对疫情的打击,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自我救赎,让生活稳定下来并且持续下去。

    想起前几天回老家的时候,三姐夫赋闲在家与好友整天上竹山挖笋,三姐正在为姐夫的工作犯愁。他上班的工厂2月底才复工,因为受到国外疫情影响,外贸订单取消,厂里又开始了半停工的状态,他的工资是做一天算一天,这样耗下去肯定不是回事。三姐说,他们打算过些日子先去别的厂里找找活干,或者先跟着别人去做水电工,现在人工费高,即便做小工,也能挣到将近两百元一天,反正只要踏实肯干,不愁找不到事做。

    此刻,我坐在复学后的校园办公室,对面的教学楼响起了久违的琅琅书声;窗外,草木青翠,阳光明媚,一派欣欣然,一个战胜了冬天的春天显得格外动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