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开刚 危机来临时,个人与国家如何应对?最近,中信出版社出版了贾雷德·戴蒙德的全新力作《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作者在书的开端就为我们讲述了他所经历的两个故事——波士顿椰林俱乐部大火事件和苏伊士运河危机,从中来解释个人危机和国家危机。同时,作者根据自己数十年间在7个国家所亲历的危机,进行了一种比较性、叙述性、探索性的研究,总结了影响国家危机结果的12个因素。他感慨道:是否只有危机才能激发国家做出重大变革?国家能不能在不经历这般灾难的情况下做出自我的变革?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领导者在历史上能否产生决定性影响等问题。 作者认为,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一场个人剧变或危机,有的人还不止经历一场。有些危机可以通过我们自身的改变而化解,有些则不行。同样地,国家也会遭遇危机,有些危机可通过国家自身的变革而顺利解决,有些则相当艰难。总的来说,不管应对来自外部还是内部的压力,都需要选择性地进行改变,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如此。 那么,什么是危机哪?作者认为,我们可以把危机看成一个紧要关头、一个转折点。转折点意味着挑战,当以往的处理方法不再适用于应对新挑战时,危机感会使我们产生压力,这种压力激励我们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如果个人或国家找到了新的且更好的应对方法,我们就可以说这场危机被成功地化解了,化“危”为“机”了。 一个转折点要多短暂、多关键、多罕见,才能被称为“危机”?在人的一生中,或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时刻应当被贴上“危机”的标签?这些问题不止一种答案,不同的答案为不同的目的服务。 作者表示,对个人而言,危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如处理不当,终其一生会生活在负面情绪中。对国家而言,危机可使一个国家走向崩溃、解体,甚至被吞并或消失。对人类社会而言,危机可使一种文明没落,使一个时代终结。 面对个人危机与国家危机,我们又当应该如何应对?在戴蒙德看来,个人危机与国家危机并无差异,国家甚至可以借鉴个人化解危机的逻辑框架以实现自救。就此,戴蒙德再一次跳脱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设的知识壁垒,重建自然状态与文明秩序相融的历史叙事线索,巡礼芬兰、日本、智利、印度尼西亚、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这7个案例国家的危机应对历史。他以一位社会观察者的视角,在书中给出了“危机应对12个步骤”:直面危机;愿意承担责任;明确问题的边界;寻求帮助;借鉴榜样;自我力量/国家认同;诚实自我评估;应对危机的过往经验;耐心;自身灵活性;核心价值观;个人约束条件/国家地缘约束。 《剧变》是一本跨学科的书,书中融合心理学、生理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危机管理研究等多学科背景知识,提出了进行选择性变革的前沿思想观点。 正如丘吉尔所言:“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危机与剧变总是结伴而行。戴蒙德的危机应对方案或许可以帮助人类重塑危机意识,毕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个人、企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要不断进行选择性变革。 (《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中信出版社2020年3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