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2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笔架山下庙后周

    □余艇

    不久前,宗亲君方先生手机微我,说是否有兴趣去奉化古村落西坞庙后周一探?我当即说,好啊!早春时候刚刚和几位好友一起登临有“宁波小黄山”之称的西坞笔架山,看到山脚下偌大的庙后周村,已经在思忖什么时候进去走走,想不到愿望这么快就能实现了。

    我先于君方先生一干朋友之前到达庙后周村,一眼看到建于乾隆四年爬满藤络的单孔石拱桥——永镇老桥架于枫溪之上,桥西一棵古老的枫杨已换上一树新绿,桥东是个广场,广场之北,便是庙后周遗存的古代宗祠之一“六房祠”。宗祠占地甚广,主殿五开间,中庭宽敞,门楼高耸,屋脊雕龙,雀替、牛腿雕刻精美,古风蔚然。

    有两位老人靠在河岸栏杆上聊天,看到我东看看,西拍拍,其中一位银发老者和我攀谈,得知我慕名来看古村落,就热心陪同带我游览村里几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点,并一路作详尽的介绍。

    老人姓周,名善银。这是一个以周姓为主的村落,建在鄞奉平原南缘,天台山余脉之笔架山北麓,村子南高北低,前仰笔峰,后揽平原,阡陌交通,河流纵横,以前是一个重耕读、厚诗书的村庄。六房祠两侧厢房有三副楹联,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个村子的地理风景,且读之:其一:烟村密迩隔虹桥,楼宇崇隆临月沼;其二:右环玉带水长流,左接金钩山永峙;其三:林间瑞鸟舞回廊,陌上嘉蔬供列爼。楹联刻在青石方柱上,行草体,遒丽俊秀,未见落款。

    周老先生又陪我到永镇学校旧址,这是民国时期村人周永昇出门学生意,发迹后捐助建成的一所学堂。周永昇非常重视家乡的教育,曾吸引许多优秀老师到庙后周来任教,一时远近闻名。在永镇学校,一块刻于1941年的石碑被完整保存了下来,该石碑梅园石质地,顶端浮雕双龙戏珠,碑文为时任校长的奉化人陈中坚撰写,时任教导主任新昌沙溪真昭人唐埙书之。陈文略说风土人情,细致地记录了建造永镇学校的背景、过程和周永昇数次鼎助及言论行为,后人读之,如临时境,也对周永昇的善举肃然起敬。唐埙是新昌颇有名气的画家,书法也很好,全文以隶书书之,取法《史晨碑》和《曹全碑》,匀整典雅,富有韵味。民国时代有这样的文化人能栖身永镇学校,也说明校董重师不惜资本,教育质量自然不会低。

    永镇学校和六房祠都坐落在溪东,隔着穿村而过的枫溪,便是溪西。溪西有不少古迹老建筑,在溪畔大栲树旁,有一民国时代中西结合小洋楼,四合院式,前后两进,门楣上方刻有“笔峰小筑”,原来是周永昇于1947年造的别业,本想回乡养老,后远走港台,竟没有来居住过。“笔峰小筑”建筑群用料考究,雕饰精美,时隔多年,历经各个时代还很健朗。最近村里进行重新整修,或将此用于文旅或书画艺术工作室,届时老宅又将重发容光,若永昇先生有知,应感欣慰。

    一个宜居的地方,水源是极其重要的。庙后周除了潺潺枫溪水,尚有多口古井,井水接通地下水脉,冬暖夏凉,有几口今天仍在使用中。像大映池古井,虽然饮用水已取自枫溪上游水库,但以井水洗洗刷刷十分管用,古井一带也常常有村民聚坐,有旧物在,说当年事,犹如舞台布景,回忆来得更加真切。

    君方哥打来电话,说诸友已到。我赶过去和他们会合,又参观了福胜寺等胜迹。中午聚餐,餐桌陆续端上君达菜烤田螺、咸齑卤煮野山笋、清炖泥鳅、盐水罗汉豆等这样的传统老菜,时令菜加老煮法,让人模糊了年代,恍若农耕岁月。一会儿老捣臼响起磉青团的声音,裹好青团,滚的松花都采自笔架山,又让我们品尝到庙后周的美味点心。真是风物人文俱收,感动之余,当动笔记叙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