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式结束后,年轻民警迫不及待向王兴云(右一)请教。 |
王兴云是“全国事故处理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特聘的交通管理专家,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36年来,获得市局三等功3次、市局嘉奖12次,摘得“全市公安系统优秀教官”“宁波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各3次。 两个月前,他从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事故处理大队大队长的岗位上退下,转身又开启一段“新事业”。6月17日上午,“王兴云交通安全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宁波交警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未来,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将承担起对内培养交通事故预防处理专业人才,对外服务社会,提供道路安全宣传和咨询建议等责任。 他是交通事故处理方面的“金字招牌” “在退休之前,还能带头建立这样一个工作室,心里实在感激。在任事故处理大队大队长期间,我有很多想法想落实,尤其是事故预防这块,但碍于精力有限。现在,我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在曾经想做却还未来得及做的事情上。”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王兴云为自己能继续奉献一份心力而感到高兴。 说到工作室的这个核心人物,在交警圈内可是大名鼎鼎。他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金字招牌”。 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宁波市内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王兴云都参与调查了。除此之外,以全国事故处理专家的身份,他的足迹还遍布全省、全国。2002年嘉兴高速公路“5·12”死亡23人的重大事故、2019年温岭“5·12”死亡11人的重大交通事故、2019年猫狸岭隧道“8·28”3死31伤较大交通事故等调查,都曾有他的助力。 2015年,他被公安部交管局抽调到甘肃省,参与连霍高速公路(甘肃段)的事故多发原因调研工作,10多天里跑了1000多公里的高速路段,最终向甘肃省公安厅交管局提交了《关于连霍高速公路(甘肃段)事故多发原因调研分析报告》;2017年,他受西藏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邀请,专程到西藏给全区交警上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课程,直到到现在还有许多西藏的同行通过微信向他求教。 他创新推动的多项工作机制全国领先 对王兴云而言,在事故处理岗位上干了36年,情怀深,领悟更深。这些年来,他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成了交通事故预防社会化的推动者。 2003年,王兴云带领同事,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开始了交通事故预防社会化工作的有益探索,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由市政府牵头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三级机制四级网络”,压实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倒逼各部门开展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工作。 2012年,王兴云通过建立企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用评价体系,推动运输企业落实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而信用评价体系运行一年后,2013年宁波市客运企业和危化品运输企业车均交通违法率同比分别下降59.58%和30.54%。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兴云还是交通事故处理便民化、规范化改革的践行者,创新的多项工作机制以“宁波模式”推向全国。 2002年6月以前,事故处理有专门的队伍,路面民警不可接处警,可随着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事故数量呈几何级增多,这个模式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为此,王兴云萌生了“减负—便民—规范”的工作思路,2002年6月1日,宁波市区开始推行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无人员伤亡的事故可由路面民警直接处置。 事故处理的便民、规范减轻了事故处理民警繁重的压力,此后事故调解工作的改革,更是把这支队伍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精力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和责任认定工作。 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如今对退居二线的他来说,未来还是很长,新的起点才刚刚开始。他如今要做的是继续发挥自己所长,以工作室这个窗口主动向社会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记者 陈烨 通讯员 陆明光 周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