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榴芳 露台的小花坛里蓬勃着一片艾,散发着阵阵浓郁的清香。它不同于做青团的艾,乃是艾中之王——蕲艾,气味独特,长得很高,端午节和菖蒲一起做成宝剑挂在门上,能够香上一阵子。 说起来,这丛艾的由来颇有一番周折。好几年前,我在天童一户人家的屋后看到此艾,甚是亲切,便拔了几棵种在家门前的花坛里。花坛里种着树,前面又有一堵围墙,不但空间局促,而且阳光不足,尽管这样,它们还是年年长得很旺盛。 大姐来我家,看到门前的艾十分钟爱,挖了几棵回去种到屋边的空地上,一两年后,几棵艾繁衍出一大片。两年前,我家房子拆迁,忙着搬家,无暇顾及那些艾了,再说租的房子在顶楼,也没处种,种了好几年的艾就这样被遗弃在挖掘机的“魔爪”下。 去年在大姐家看到那片艾,如同见到久别的亲人,又挖了几棵回来,这就像出嫁的女儿生的孩子回到外婆家一样。买的新房刚好屋顶有个小花坛。其时花坛里已经种了丝瓜、大蒜等,只好把它们安顿在角落里,能否种活要看它们的造化了。梅雨季后,它们存活了,虽然有点孱弱,端午节也让我派上了用场。 秋天丝瓜落节了,先生清理藤蔓时,只留下一丛绣球,其他东西一样不剩,艾也被当作杂草除了,当时那个惋惜呀! 今年春天,种艾的角落萌出了它们嫩绿的身影,惊喜之余有一点震撼,哪怕只有一点根系,也要展现生命的本色。那丛艾越来越高,越来越茂盛,像一片森林,覆盖了大半个花坛,羽状的叶片像手掌一样纷纷向外伸展,一米多高的茎秆笔直挺秀。大蒜韭菜们的地盘已经被侵占,先生每次去割大蒜葱总要抱怨,可我舍不得拔掉,准备等端午节时再割下晾干,以后可以泡脚,搓成条做艾灸…… 对蕲艾一直怀有特别的感情。孩童时代,每到端午,母亲就带我们去野外采艾,这种野生的艾比较罕见,不像普通的艾遍地皆是,采到几棵便喜出望外。母亲把它们挂在门楣上。端午过后,艾草渐渐失去本色,风干后枝叶都萎缩了,却依然飘着幽幽的香味。母亲像宝贝一样把它们晾在廊下,家里有人中暑或是肚子不适时剪一些枯艾煎汤喝,说是端午的艾最灵光。我也曾喝过此汤,苦且涩,虽然难喝,却也有用,喝了艾汁浑身舒畅了。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时节,菜市场有扎好的艾与菖蒲出售,生意十分火爆。远离土地的人们买一束回家既为避邪,又以此寄托乡愁。端午挂艾之风俗,由来已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 “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 端午时节,艾草花未开,叶正茂,药效最高。于是,人们在端午争相采艾,扎作人外,也有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同时也在门上挂菖蒲削的剑,蒲束扎的蒲龙。《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此习俗寄托了人们祈求平安康健的美好愿望。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从诗经里飘来的艾香,有人说《诗经》里但凡‘采这采那’的都意味爱情和婚姻。且不谈此说法有无道理,有一点可以肯定,艾在人心目中比织布的葛、祭祀的萧地位要高,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如今,无论城里乡下,大大小小的艾灸养生馆比比皆是。用艾灸治病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蕲艾不仅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 悠悠艾香,飘在五月的熏风里,与粽子一起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习俗。悠悠艾香,在华夏大地上氤氲了几千年,中医文化的神奇魅力、老祖宗的智慧结晶都蕴含其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