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2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端午

    □吕旭芳

    下班回家,正在掏钥匙,对门嬷嬷推开门,手上拿着一个塑料袋递给我,热情招呼:“我自己刚刚做了碱水粽,送你几个尝尝……”

    看着眼前的粽子,脑海里又想起了母亲常说的那句俗语:“食了五月粽,寒衣远远送。”过了端午节,夏天就正式登场了。

    乡下这个时候,菜园里的石榴花应该开过了,丝瓜棚、豆角棚是满棚翠绿,苦瓜、夜开花、黄瓜、茄子、南瓜、辣椒、油麦菜……一应瓜菜开始大量上市,老家门口的那架葡萄,也应该挂满了一串串小指肚大小的青涩果实。农妇们在下田劳作的时候,如果看到田头有那种宽大的竹叶,椭圆形,就会顺势捎回家来,晒在院子里,风干了就是包粽子的叶。

    做粽子的糯米一般都是自己种的,粽子的馅料:红豆、绿豆、花生、板栗等也都是自己种的。泡了或去皮,或不去皮,和着半肥瘦猪肉一起就是理想的馅料。这些馅的材料先煲熟,等材料都绵软冷却再包进粽子里去,吃起来才会香糯可口。

    乡下包粽子一般都很豪气,记忆中包一次粽子,数量都是以百来计算的,不像城里人超市里买几只来尝尝。这么多的粽子要包,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所以谁家今天要包粽子,隔壁邻居的主妇都会来搭把手帮忙。

    为什么要包这么多粽子呢?我们老家有个风俗,端午节外嫁的女儿是必须要回娘家看望的。古语有云:“五月初一年初二,有女不来不孝义。”通常在五月初一这天开始,人们就可以“担五月节”回娘家了。凡是外嫁的女儿,从这天开始到五月初五前,都可以带上粽子、猪肉(老家叫端午肉)、炒米粉等礼品回“外家”。这里为什么不是说回娘家呢,因为“担五月节”带来的粽子等礼品,不仅是自己爸爸妈妈家要有,还包括长辈和爸爸几房兄弟的家里也要有。带去的粽子猪肉等礼品,“外家”人通常不会全要,是要“回”一点礼的。回礼可能是装一小袋米,或者几把粉干,但里面必定是压一张“红纸”的(即红包),我想是图个吉利吧。这时候各家主妇包的粽子就是一个暗暗的技艺比武,谁的手艺好,大家一品尝比较就能知分晓,当主妇的压力山大。

    老家的粽子都是带馅儿的,来宁波之前我不知道还有“碱水粽”。这款包裹豹纹壳的粽子有着夸张的尖尖角,一解开来,呈现的是金黄的颜色,很诱人的色泽,咬一口,淡的。我喜咸不喜甜,喝豆浆是如此,买面包也会首选有肉松咸味儿的。看宁波人吃油条吃白煮蛋都蘸酱油,觉得这种吃法真合我胃口。虽然老家没有这种吃法,但是来宁波后我马上就被同化。粽子是淡的,想起宁波人酱油大法,就拿着碱水粽蘸着吃,果真很美味。于是女儿和先生都是依着我的吃法,毫无违和感。直到去年和老宁波人交流,才发现他们碱水粽是要蘸着白糖吃的,原来我错了那么多年!

    碱水粽我一直是整个吃,直到有一次在菜场看到了很令我欣赏的一幕:一个女性咬着一根洗干净的长长的用来缝衣服的线, 往“碱水粽” 上轻轻地绕一圈,薄薄的一个圆片儿似的“粽片儿”就掉到碟子里,很快用线切割了满满一碟“碱水粽子片儿”。这一片片的粽子片儿我在朋友圈是见过,我也尝试用刀切过,但是粽子很黏刀,总切不好,一直搞不明白薄片如何切成,原来是用线切的,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

    老家端午节挂艾草、喝雄黄酒也是必须的节目,艾草菖蒲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至于佩香袋,记忆中好像没有这个风俗,兴许是那时候物质太过匮乏吧。通常在端午这一天,长辈们会嘴里含一口雄黄酒,对着小孩的膝盖处喷一口。然后用手指蘸雄黄酒涂抹在小孩面庞、耳鼻、额头及手心等处,以求使孩子们免受毒虫、蛇蝎伤害。

    时光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候。虽然对节日的热情远淡于小时候,但是,对曾经远去的端午节的思念却无时无刻萦绕在心间,久久挥之不去。每逢佳节,我便想起了我的小村庄,村庄里的人和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