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新 近日,新华社刊载了这么一则消息——冲浪俱乐部的4名游泳好手,接连被暗流卷拖导致溺水……这惊险一幕,发生在7月4日的海南万宁。所幸,一位67岁大爷犹如“神兵天降,凭借高超的泳技和冷静的应对,一口气救下4人!“我去海滩的时间不早不晚,很庆幸。”从湖南永州来旅游的“硬核”大爷黄剑青,上岸后连气都没喘,淡定一笑说,他刚抵达海南没两天,真是赶巧了。 进入暑期后,看多了有人溺水身亡的坏消息,乍看到这则遇险人员全部获救、救援人员安然无恙的好消息,堪称喜大普奔。但这则新闻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后怕:如果那位大爷晚到一步、如果大爷泳技稍逊一筹、如果海况更加恶劣……无论哪一种可能性,都意味着这4条鲜活的生命将毫无悬念地凋敝,没准还会搭上救人者的性命。 今年4月以来,国内多地先后发生多名青少年溺亡事件。6月22日,重庆潼南区8名青少年在河滩处玩耍时,一名学生不慎落水,7名学生在施救过程中一并落水,最后8人全部溺亡;在宁波,6月28日三名青年在北仑城湾水库钓鱼、游泳时,一名28岁的男子再也没有上岸……不用想都猜得到,对安全意识缺失的人们来说,“千钧一发”之际救援者“神兵天降”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除了安全意识方面的欠缺,更有相关技能方面的“欠账”。本次在海南遇险的4名游泳好手,其中一名还是教练,但他们无论是泳技、自救与救人技能都“尿点”多多。“好手”、教练尚且如此,更别提普罗众生了。据近年来的统计,在长夏无冬的海南省竟有79.4%的学生不会游泳,女生不会游泳的比例高达94.7%。游泳尚且不会,自救与救人技能也就无从谈起。国内不少地方与海南颇多相似之处。 而这种现状,本质上都是生命安全观缺失的产物。可以想见,如果全社会在这一领域的观念不发生逆转,溺水噩梦仍将挥之不去。 针对这种情况,今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1号预警,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确保学生生命安全。5月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又发布2020年第2号预警,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举一反三,把工作做实做细,尽最大努力防止此类事件发生。但如果学校、老师、家长继续将注意力一味集中在“分数”“排名”之上,安全教育很可能只会做些出台禁游令、竖立警示牌之类的表面文章,缺乏实质性的落实。其结果便是,这届孩子除了在成长过程中多了一道“水险”,长大以后仍将是生命安全观缺失的一代。 如果说,安全教育不能一再用生命的凋敝来学习,那么,同样不能“陶醉”于喜大普奔而忽视其背后的隐忧,而更应该透过这条成功救援的新闻,看到生命安全教育以及安全技能普及等方面的重重隐忧,从而多一些实质性举措,那才是这条救人新闻真正的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