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读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16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快乐大篷车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小候鸟”们近距离体验非遗文化

“小候鸟”们参观非遗馆,围观传承人的制作技艺。记者 崔引 摄

    虎头鞋制作、传统插花艺术、彩灯扎制、箍桶、渔船制作、面塑、金银彩绣、骨木镶嵌、朱金漆木雕……

    8月14日下午,快乐大篷车系列活动在鄞州区非遗馆迎来了收官站,参与活动的“小候鸟”们犹如走进了非遗“大观园”,对于往日里极少能接触到的非遗文化,有了一次近距离的体验。

    参观非遗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在今年快乐大篷车系列活动的安排中,我们特意考虑到远道而来的“小候鸟”们极少有机会了解宁波的非遗项目,为了让他们体验一波传统文化,专门安排了本站活动。

    位于下应街道湾底村西江古村的鄞州区非遗馆,内设六馆,内容十分丰富,参观过程中,“小候鸟”们眼花缭乱。

    二号馆的主要内容为民间刺绣、香包制作、老虎鞋制作、剪纸、传统插花,走进馆内,女孩子们被色彩缤纷、造型各异的手工香囊吸引住了。

    “这个菱形的香囊下面挂着珠子,看起来好像风铃啊!可以做好多个小的香囊,把它们串在一起当风铃,然后挂在窗户边,这样要是有贼来了就能听得见了!”吴宛泽一边用手拨弄着陈列的香囊,一边向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新发现”。

    在以箍桶、打鑞、草席编织、渔船制作为主的四号馆内,孩子们巧遇了正在忙碌着的箍桶传承人——陈宏义师傅。

    “咦,这是在做什么?”一双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陈师傅灵巧的双手,孩子们把他团团围住,打量起他手中的作品来。

    原来,陈宏义师傅正在进行“箍桶”工艺中的刨滑步骤。

    “叔叔,为什么你手上的这个桶的颜色和后面的成品颜色不一样啊?”细心的梁心怡向陈师傅抛出了疑问。

    “可能是要刷漆吧。”一名“小候鸟”低声嘀咕着,眼睛望着陈师傅,等着正确答案。

    陈师傅笑了笑,很惊讶小朋友们有如此细致的观察力,他向“小候鸟”们解释道:“因为这个工艺比较复杂,我现在是初步打磨,以后还要用砂纸仔细打磨,最后再打上蜡。慢慢的,木头的颜色就变深了。”

    近一个小时的参观中,“小候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对于馆内的一些主要非遗项目有了基本了解,他们看到了作品展陈和现场技艺展示,还有几个孩子特意请我们拍摄了照片,留下他们与这些非遗产品的合影,以作纪念。

    亲手体验面(粉)塑

    如果说前半部分的游览参观让“小候鸟”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概念,那么随后进行的手工艺体验,则令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验。

    当天,23个孩子被分为两组,根据个人喜好,分别参加了面(粉)塑和裱画项目。

    此次给“小候鸟”们上面(粉)塑课的,是馆内的面(粉)塑传习老师曲桂华,“面(粉)塑可以锻炼小朋友们的观察、判断、动手的能力。自己亲自体验过了,对这项非遗技艺也能有一个更深的感触。”曲桂华说。

    课程开始后,“小候鸟”们一个个端坐在桌子前,等待曲老师的教学。

    “今天我们要做一只熊猫,接下来,先从熊猫的身子开始,把手上拿到的白色的面团先压扁,再折叠,再压,再折叠……随后搓成圆形,再搓成光滑的椭圆,之后再用小木棍把头和身子分开哦……”曲老师细致地向“小候鸟”们展示着捏“熊猫”的步骤。

    “我会不会一用力就把它压扁了呀?为什么我的熊猫是胖胖的?”在制作时,“小候鸟”们每一步都认真地向老师请教。

    捏完身子,接下来是熊猫的三层眼圈,“眼睛做成外八字,要一层比一层小,熊猫会熬夜,所以先是一层黑眼圈,再到一层白色,随后是黑眼珠。”

    听完老师生动的讲解和展示后,“小候鸟”们有样学样地动起手来。捏完眼睛后,熊猫的耳朵、手和脚很快就完成了。

    “我觉得捏面人还挺简单的,以前的手工课上,我用类似的超级粘土做过汉堡和萝卜,都非常逼真。”来自山西的“小候鸟”梁心怡对自己捏的熊猫十分自信,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又快又好地完成了,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记者 朱琳

    实习生 袁先鸣 梁晓晓

    特别感谢为参与本站活动的所有“小候鸟”们提供免费公交车接送服务的宁波公交集团第二分公司。至此,童心“抗疫” 同爱“家园”2020“小候鸟”快乐大篷车系列活动正式收官,再一次感谢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和机构:

    宁波市文明办

    宁波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

    共青团宁波市委

    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宁波市慈善总会

    特别鸣谢:

    象山万达广场对系列活动的支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