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大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1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司机、担架员变身持证上岗的急救员

宁波市急救中心推出医疗急救员岗位改革,抢救有效率明显提升

急救员培训现场。

    一个医生、一个司机、一个担架员,这是一辆120救护车出车时的常规人员配置。从去年5月开始,宁波市急救中心推出医疗急救员改革,对所有的司机、担架员进行培训、考核后转岗成为医疗急救员,可辅助急救医生开展救护工作。从1个急救医生单兵作战到1个急救医生+2个急救员三人急救组团队协作,抢救有效率明显提升。

    “海曙区某小区有一位患者突然昏倒,需要急救……”半个月前,120值班员接到紧急求助,不到1分钟,在宁波市中医院驻点的救护车紧急开出。救护车上除了急救医生袁胜意,还有两位持证上岗的医疗急救员韩军和袁立刚。

    这是一位因为室颤突然昏倒的50岁男性,心跳骤停,需要马上抢救。在急救医生的带领下,三人急救小组分工合作,一边为患者做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一边给予患者插管机械通气,同时开通静脉,紧急用上抢救药物……经过10分钟的紧急抢救,患者的心跳呼吸逐渐恢复,三个人都松了一口气,赶紧把患者转移至担架送往医院。

    “过去,遇上这样的抢救,只能靠急救医生一个人,同行的担架员、司机在现场能提供的协助很少。”宁波市急救中心医务急救科科长王钢介绍,一辆救护车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移动ICU,除了必备的药品还有呼吸机、监护仪和除颤仪等设备。遇上需要高级生命支持的紧急院前救护,仅靠医生一个人不够,但因急救医护人力资源紧缺,并且救护车内空间狭小,不可能再配备其他医护人员,因此只能在必需的岗位里挖掘潜力。

    从去年5月起,宁波市急救中心推出医疗急救员改革,强化担架员和司机的基本急救理论、技能培训,提升现场急救能力,通过考核后成为持证上岗的医疗急救员,医疗急救员可以从事的相关辅助医疗救护工作,在急救医生指导下对常见急症进行现场初步处理,同时兼任救护车驾驶和患者搬运职责。

    到今年9月,改革后的成效通过已试行医疗急救员改革的分中心的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心电监护率从50%左右提升到80%,现场静脉开通率5%左右提升到10%左右,反映一个急救中心水平的核心指标“院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从4.63%提升到8.25%。

    据介绍,到今年底,宁波市急救中心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担架员、司机岗位都将施行医疗急救员改革。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王钢 李常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