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后的“创享吧”。 |
|
▲如今宽敞平整的“流光步道”。 |
|
▶改造后的洋衙弄修车铺一角。 |
不搞“大动作”,不动“大手术”,而是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巧用“绣花”功……“创意点亮城市角落”行动的持续推进,使得街角陋巷那些原本平平无奇的绿化、过道、死角,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微创意”“微改造”“微提升”点亮的不仅是城市的角落,更有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环境变整洁、变美了;生活变方便、变安全了。 环境变整洁、变美了 镇海区庄市街道庄市社区是一个散居型的老社区,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制约着社区整体环境的改善,也是住在这里的居民平时吐槽最多的“槽点”。 “微改造”就从这些卫生死角入手:洋衙弄里,以修车老行当为主题的墙绘和一旁的修车铺相映成趣;石弄堂拐角处,茶水房用来堆放柴火的空地被打造成花坛,发锈的门也挂上了各色饰品,充满童趣…… “没想到像我们这样的老房子也可以搞得那么漂亮。”在庄市社区采访时,住在洋衙弄的居民这样说。 拥有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创意点亮城市角落”的一个“小目标”——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的整洁度进行提升。 随着环境整洁度的提升,老百姓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种奇思妙想的“微创意”,通过艺术融合、文化传承,让城市角落焕发出新气息、新时尚。 在鄞州区百丈街道舟孟社区,有一条不足百米,仅容两人并肩通过的过道,挂起了八个信箱—— 有的装的是照片:1996年7月,52弄11号装了社区第一扇电子防盗门;在陪伴居民10几年后,靠几块铁皮遮风挡雨的“凉亭”被崭新的“议事长廊”代替…… 有的装的是实物:用坏的血压计背后是社区志愿者15年如一日免费为邻里量血压;沉甸甸的“咸齑石头”寄托的是对“后生”的希望,有压力才有动力…… 在鄞州区白鹤街道紫鹃社区,因为建成年代久远,部分绿化杂草丛生,还堆了不少建筑垃圾,污水横流…… 弄干净并不难,可要弄漂亮就得花点心思。经过两年打造,由紫鹃社区居民为主力军打造的“小花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各种各样的花轮番绽放,让人赏心悦目。 生活变方便、变安全了 在鄞州明楼街道东海社区,对下辖民安小区的“微改造”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停车难”开始。 主干道上,由红蓝两条色带组成的“潮汐车位”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平峰期,进入小区的车辆会被引导停到普通车位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可有序停到“潮汐车位”上。 不用再为“找车位”犯愁,居民停车毁绿的现象大大减少;再配合单向通行,进出小区也变得畅通许多。 即便在停车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东海社区还是在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附近设置了四个“孝心车位”,缓解了“常回家看看”的那些儿女们的停车难题。 在对社区的走访中,记者发现,除了提升居住环境的整洁度,“微改造”“微提升”将更多的关注点落在和老百姓最终能够切切实实享受到的日常生活中。 在鄞州区白鹤街道丹凤社区,因为建成年代久远,没有物业管理,缺乏精细养护,原本令居民引以为傲的“社区绿化覆盖率达41%”,反倒成了“槽点”。 尤其是小区河边,原先灌木、杂草丛生,走在其中就好像置身“原始森林”。如今,这里成了修葺一新的“流光步道”,和小区里的步道构成健身休闲微循环。 站在鄞州区钟公庙街道后庙社区下辖半岛名邸小区门口,将脸对准屏幕,“刷脸”成功,人行通道的闸门缓缓移开…… 小区的这套人脸识别系统是在2019年下半年改造完成的。差不多同时完成的,还有小区35个楼道单元门的更换,同样自带人脸识别系统。 如今的半岛名邸小区是全市第一个“智安小区”。谁又会想到,同一个小区,在治安最糟糕的时候,一年要发生10多起盗窃。 “感觉很安全。”这是一位普通居民的切身感受。更多居民选择用脚投票,不少早年搬出去的业主纷纷都重新搬回来住。 记者 石承承/文 崔引/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