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今锐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16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教育成为交通安全管理的短板

    胡晓新

    一辆白色轿车在缓慢倒车过程中,不慎碰撞了一辆正常行驶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上的一老一小瞬间倒地,此时一辆红色轿车刚好经过,因避让不及,直接碾过了老人头部……这起车祸于9月11日发生在象山田横山脚与沿海南线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上的是祖孙俩,后座的孩子倒地后并无大碍,奶奶被红色轿车左前轮先后碾压过头部和左肩部。好在老人正确佩戴了安全头盔,虽然伤势不轻,但并无生命危险。

    可惜,截至9月15日晚间,这段9月11日刊播于“甬上”的视频,点击量只有区区1.1万,与动辄“数万+”“10万+”的其他新闻相比,少了不止一点点。

    自今年7月1日经过修订的《宁波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已有不少骑电动车不戴头盔的市民受到警告与处罚。如果让那些视安全头盔为累赘的“骑士”都来看看这段视频,那么,下次就算没有人来监督,他们中的许多人保准也会规规矩矩地戴好。因为该视频最强烈的警示,就是“不戴头盔伤不起”。

    当下,罚款无疑是处理各种交通违规主流手段,违规者教育明显成为短板。交通安全管理当然少不了罚款这一常规手段,但罚款毕竟不是目的,要让更多的交通参与者心悦诚服地遵守交通规则,教育这个环节显然必不可少。

    表面看来,对违规者进行安全教育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像直接开罚单那样立竿见影,但与罚款起到的“不敢违规”相比,教育产生的“不想违规”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罚款不教育,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市民树立自觉、稳固的规则意识,同时也有“重罚轻教”甚至“以罚代管”之嫌。

    一些交通安全管理相对成熟的国家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在德国,交通安全教育有很强的专业性与针对性,按照不同年龄与交通方式划分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被提到比罚款更为重要的位置;在英国,交通违规者往往被要求付更多钱去上一种3小时的课程,学习安全驾驶知识与技能——“我原以为上这种课是浪费时间,但指导员给我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这课比我想象中的要好”——不少违规者事后这样表示。

    因此,交通安全管理亟须补齐教育这块短板。可以根据各地实际,针对不同的交通违法现象,将交通安全教育作为“可选项”或“必选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像视频教育这种简单易行的方式,执法成本不见得有多高,效果却不同凡响。对于多次骑电动车未戴头盔、开车打手机之类的违规者,不妨将此列为“必选项”,因为这种“触及灵魂”的警示教育,其效果或胜过N次仅仅“触动利益”的违章罚款。换句话说,对交通规则的由衷敬畏,更有可能由教育触发,而非罚款达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