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宁波市住宅小区(未来社区)配套体育设施设计标准评审会在轨道交通集团公司举行,宁波市体育局、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单位人士参与评审了配套体育设施设计标准研究报告及标准图集。“住宅小区配套体育设施是解决‘百姓健身去哪里’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希望能够出台相关指导标准,在建设好这个百姓的健身房以及如何运行等方面探索形成长效机制。”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我国有不少与体育类设施布局相关的政策与规范文件出台,比如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2017年《GBT 34281-2017 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分类配置要求》、2018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等。 我市甬政办发[2018]117号文件《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通知》,要求新建居住项目必须配置一定规模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这也契合浙政发[2019]8号文对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要求中,构建“未来健康”场景的指导精神。 根据甬政办发[2018]117号文件,要求落实新建住宅配建:新建居住区群众健身相关设施配套标准,10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居住项目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计容面积5‰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5万-10万平方米的居住项目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5万平方米(含)以下的居住项目可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25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也可由属地政府异地统筹建设,具体在土地出让前予以明确。 据了解,目前宁波城区已有88个新建住宅小区按上述要求配置了相应体育设施,其中包括宁波轨道交通集团参与开发的杨柳郡、公园道、未来道等多个项目。不过,现有规范要求仅规定了配建设施的建筑面积总量,对功能配置、技术条件等方面缺少具体的标准指引。甚至有的配建场地因为层高等问题,导致难以发挥应有的体育场地效用。 正因为此,我市相关部门开展了专项研究工作,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区位的新建住宅项目配套体育设施具体功能、布局和空间尺度要求等方面探索技术标准。宁波市轨道交通物产置业有限公司牵头主编了《宁波市住宅小区(未来社区)配套体育设施设计标准研究图集》,分析了配建体育设施类型及对应面积,针对不同面积区段设置不同运动项目“组合场地”,并设计相应的空间尺寸示意图、场地平面图、剖面图等。 例如5万平方米(含)以下的居住项目可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25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场馆设施,就有多种“组合”可以选择,如小型健身室+单车教室+台球室+棋牌室,小型健身房+操房,气排球场一片+棋牌室(台球房),羽毛球场一片+台球房+棋牌室等。 目前,《宁波市住宅小区(未来社区)配套体育设施设计标准研究图集》还处于评审、修正阶段,编制完成后将有望向全市推广。记者 戴斌 通讯员 成立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