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三江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地一家亲

    □夏传德

    在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我乘公交车穿过鹁鸪岭(龙溪)隧道,来到鄞州区龙观乡李岙村,看望85岁的洪后香老人。

    我认识洪后香,是55年前的1966年春天,那是一次奉命采访。

    鹁鸪岭是鄞州区龙观与奉化区溪口的分水岭,我们溪口畸山一带人要去龙观、樟村,就得翻鹁鸪岭。鹁鸪岭山高岭陡,上岭下岭,年轻力壮也要走一个半小时,并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因而两地交往很少,只有劈柴人、打猎人和拔笋人偶尔在山上相遇。鹁鸪岭春天长满野山笋,两地的村妇都有上山拔笋的习惯。

    一天,产后满月不久的龙观李夹岙(李岙村前称)村妇洪后香也上山拔笋。笋是阳坡多,她翻过岭在溪口一侧拔笋。那天雾大,后香在山上迷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从上午到下午一直在山上转。产后身体虚弱,又没吃中饭,傍晚时分,她昏倒在状元岙的山坡上。

    刚好被当时畸山公社状元岙村管水员看到,连忙进村喊人救命。住在山脚的周阿英得知这一情况,一贯生善心做好事的她,连忙叫儿子康义、国义两兄弟上山救人。当时没有担架,就用两只大土箕把洪后香抬到周家。

    当时洪后香已失去知觉,全身湿冷。周阿英烧好热水给她擦身后,换上干净衣服,用被子把她紧紧裹好,又给她喂热汤。到下半夜她才渐渐苏醒过来。

    再说鄞州李夹岙那边洪后香家,中午没见后香回来,傍晚仍不见人,再加上刚满月的毛头小囡哭着要吃奶,婆婆和丈夫都慌了。情况不妙,几乎全村男子都上山寻找,大家有的拿着蓖竹火把,有的提着铜锣,喊的喊,敲锣的敲锣,满山找人。

    岭南边的周家人,知道迷路妇女的家人一定很焦急,但苦于无法告知。当听到锣声,看到山顶火把时,知道北边来寻找了。阿英立即叫两个儿子上山去联络。康义、国义兄弟借了盏手电筒摸黑爬上山,半山腰与对方相遇后,对他们说:“今夜太迟了,就睡在我们那边吧!明天你们来接人。”洪后香家人千恩万谢回去了。

    第二天,洪后香被接回了李夹岙。这件事很快在两地传开,“两地村民一家亲”立时被传为美谈。当畸山公社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派我到李夹岙村了解详细情况。

    我翻岭采访了洪后香家,回来后写了篇报道,题目是“两地一家亲”。不久,《两扡一家亲》的新闻稿在浙江、奉化两级广播电台播出……

    此后,五十多年中,我隐约听到周、洪两家互相走动的情况,似乎真的成了一家亲。但由于工作调动,我离开原单位,就渐渐淡忘了此事。

    2012年,龙溪隧道开通,从奉化溪口到龙观,不用再满头大汗翻山越岭走崎岖山道了,乘公交车十几分钟就可到了。于是我又关心起“两地一家亲”的故事来,便开始留神打听洪后香的情况。

    一天,我在公交车上获悉洪后香仍住在李夹岙。只是地名变了,原是李夹岙,现改为李岙;村貌变了,原村零乱的旧房子,现在变成一排排整齐的联体别墅。

    “十一”双庆前夕,我特地去寻访55年前采访过的洪后香老人。在村民热情的陪同下,我走进洪后香新居,见到了年事已高的她。

    洪后香尽管已是85岁高龄老人,但除了背有点弯曲外,身体不错:她思路清晰,手脚利索,讲话声音响亮,中气十足。我想这大概得益于她终身劳作,同时,与山村的自然环境好也分不开。你看李岙山清水秀,环境秀美,空气新鲜。洪后香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忘不了奉化人的救命之恩”!

    过了几天,又去看望96岁的溪口状元岙的周阿英老人及她的儿子。从两家的采访中,得知此后两家成了真正的“一家亲”。过年过节双方都会走动,就连两边婚庆都一起参与。有事还相互帮忙,洪家好多年一直帮周家推销奉化水蜜桃。有人调侃周阿英说,“你原先有四个儿子,现在又多了个女儿,福气好!”确实,洪后香待周阿英像亲娘一样孝敬亲热。

    好心有好报,如今两家都过上了好日子。96岁的周阿英除耳朵有点聋外,身子骨还挺硬朗,听邻舍说,还能穿针眼呢!

    鹁鸪岭“两边一家亲”的故事已演绎了半个多世纪,美的传颂总是温馨的,衷心祝愿周洪两家世代友好,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美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