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池塘采菱记

    □张存

    采菱去。同事M君竟如孩子般兴奋了一夜。真是个可爱的人。他开车稳,眼观六路。我和Q君坐着,唠嗑。

    车到目的地附近,我打电话确认具体位置。电话那头是位古稀的老妇人,倒是讲得清楚,可我依然是一头雾水。我是路痴。这可苦了开车的人,兜兜转转,在村里绕了个把小时。我倒是没闲着,看了篱笆上紫色的牵牛花,摘了一枚弯月形的扁豆,摸了伸出藤蔓的南瓜,瞅了几眼即将成熟的橘子。满目的田园风景,使人陶醉。

    最终,还是在路口等老妇人来接。在路边摊,买了只西瓜解渴,丝丝入味。眼见不远处有人招手,不用猜,是女主人无疑。果不其然。

    带路的老妇人虽年过古稀,却显年轻。头戴一顶圆帽,鬓角露出一缕银丝,肤色白皙,说话轻柔,音色极佳。我们仨随她去往那长满菱角的池塘。一扇小门,隐在竹林间,进去后才发现别有洞天。

    曲曲折折的小径,一侧是池塘,另一侧也是池塘。塘面上,浮着密密麻麻的菱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显出亲昵的样儿,池塘中弥漫的水汽,映衬得如同仙境。我惊诧又惊喜。

    到这里买菱角,是由了一则新闻。报上说一对七旬夫妻,在池塘种菱,疫情使他们即将成熟的万斤菱角无处销售,因此愁眉不展。我将此事说与朋友听,他们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便有了这次的结伴而行。虽天下小雨,心却暖意融融。

    "老头,他们几个来买老菱。”我这才注意到池塘对岸有位老伯。“老伯,我们特意来买菱角的。”M君接上话茬。老伯向我们走过来。近一些了,看他的衣服,全被汗水浸透,贴着肉。他的腰笔挺,一点看不出古稀老人的样子。

    “他忙了一上午,毕竟……”老妇人的话语中透着爱怜。老人进到屋中,出来时,已穿了半身的胶皮衣,拎着一只蓝色的方桶。他从我们边上走过,顺着塘沿,迈入池水里。他采菱时的专注和娴熟,我都用手机记录下来,待回去细细品味。思绪倒是流转到四十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年,我随父母去阿姨家。姨父是沈家站的铁路工人,他们一家都在那里生活。房子简陋却很干净。姨父喜欢养鸽子和金鱼,将寻常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家的附近,有个小池塘。那天,姨父拿了只大的红木盆,对我说:“走,采菱去。”我高兴地跟着出门。姨父将大木盆放入池中,让我坐进去。我不会游泳,又怕倾倒,坐得别别扭扭。姨父说:“别怕,我在呢。”说着,也跟着下水。池塘的水不深,刚好到姨父的腰。他推着盆,一点一点地移。即而翻起菱叶,看看下面是否有菱。一篷叶子下,是有几个菱角的,紫色的蝙蝠形状,好看极了。姨父顺着茎,采下来扔到盆里。还剥了个塞到我嘴里,真甜!这味道一辈子也忘不了。他们早已不在那里住了,可我童年美好的时光,还在的。

    待我回过神,老伯已到了池塘中央,他的背影那么亲切而熟悉,犹如当年的姨父。

    我记得往年去嘉兴时,总会买些那里的菱角回来。是煮熟的菱角,很糯。我的菱角情结,该是童年的延续,无论多久都如此鲜活。

    “秋日心容与,涉水望碧涟。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这是梁江淹的《采菱曲》,据说是解乏忘忧的良药。此时的我,颇有入桃花源之感,不亦乐乎。

    池塘采菱,遇见童年的自己,心中便有了大欢喜。雨不知何时停了,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闻一闻带着仙气的菱角,我为之沉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