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都市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宁波)上演终极对决

1000万元的悬赏,有了最终结果

    还记得1个多月前的1000万元悬赏吗?宁波人才科技周开幕当天,在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宁波)暨2020年宁波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接活动上,宁波华丰包装有限公司向全球高手悬赏,来攻克“石墨烯散热膜技术”。(详见《宁波晚报》9月19日A01版)

    现在,这1000万元悬赏有了最终结果,上海烯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古巧告诉记者,他们将和华丰共同研讨工艺路线,打通工艺流程,尽快将石墨烯散热膜实现量产。

    为“卡脖子”技术寻找“最优解”

    “这就是我们要的合作伙伴!”前天,在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宁波)重大需求的评审答辩现场,面对华南师范大学挑战团队给出的解决方案,宁波国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磊频频点头。会后,他们与挑战团队签署了500万元的意向合作协议,用于“面向服务机器人的3D视觉系统技术”的攻关。

    今年,中国创新挑战赛(宁波)共征集企业提交的技术需求217项,最终明确7项关键共性技术需求、3项新兴产业技术场景应用需求组成今年的重大需求。

    作为专家评委,上海市科技成果评价研究院、上海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池长昀说:“10项重大需求,清一色都是制造业企业提出的,我能感受到,宁波作为制造大市的深厚底蕴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诉求。”

    宁波华丰包装有限公司需要解决的“石墨烯散热膜技术”,正是上海烯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拿手戏。

    “石墨烯散热膜技术的产业化,在国内外并不多见,我们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在做这事的企业。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为此投入了2000多万元研发资金,中试出来的产品也交付给了行业内的顶级企业做测试。”上海烯望总经理丁古巧说,他们将和宁波华丰一起尽快将石墨烯散热膜实现量产。

    沟通的桥梁,合作的平台

    事实上,挑战赛的最大意义,不止为企业寻找“最优解”。

    池长昀认为,中国创新挑战赛不仅仅用一份份最佳的解决方架起了挑战团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对于像他们这样参与其中的专家评审来说,也是一个寻找合作契机的平台。

    宁波国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将目光瞄准了机器人这一新兴产业,需要的是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涉及了传感器、芯片和算法等诸多环节。该公司总经理赵磊欣喜地看到,来到挑战赛的不仅有像绍兴埃瓦做国产芯片的,有像青柠优视这样采用高通进口芯片的,还有不少高校教授都是带着自己研发的算法来的。

    对赵磊来说,各个方案都有独到之处,很难挑出一个“最优解”。“但通过挑战赛寻找到我们最需要的方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我们有机会能和诸多的技术团队、专家评审沟通交流,获得新启发。我们深知,这项技术需求需要跨学科的共同攻关。”赵磊说。

    这也是今年挑战赛现场出现一家企业牵手两支挑战团队的原因——针对“PTFE材料在橡胶同步带齿布层上的应用”这项技术需求,宁波丰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和青岛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都签下了150万元的意向合作。

    “我们评审下来发现,对企业来说,答辩评审的过程正好是技术思路不断头脑风暴的过程。这两天来此参赛的41支团队所提出的方案,即便不是企业当下所急需的,但这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新的创新点会在将来帮助到企业。”池长昀表示。记者 王心怡

    通讯员 俞文明 王虎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