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记者节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08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现场, 你才能明白这一切的意义

房伟(右)

    “只有在贫困地区长期生活过的人,才能明白贫困会对人的自信产生多大的打击与伤害。”8月下旬,我在贵州辗转四地,先后采访50余人,唯独黔西南州晴隆县委书记袁建林无意间说的这一句,最令我难忘,并常常回想而感慨。

    去贵州采访前,我还特意看了《航拍中国》第三季的贵州省那集,以加深了解,但直到一周的采访结束,才真实而深刻地体会到何为“地无三尺平,日无三日晴”,才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贵州曾经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

    群山阻隔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贫困,也带来了不自信和胆怯。正因为如此,在宁海县葛家村对口帮扶的定汪村,村里的孩子大大方方地在袁建林面前唱了一首《谢谢你》后,袁建林就生出了“孩子们的眼里有光了,这是对我触动最大的一点”的感慨。

    对于很多宁波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宁波人来说,大家对“贫困”的理解已缺少直观的认识。因此,唯有走进现场,带回当地真实的生活场景,才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扶贫既是庄严的承诺,也是伟大的使命,不仅要帮助当地的乡亲脱贫致富,还要让他们和他们的下一代自立自助、自信自强。

    这次采访,我走访了黔西南州晴隆县、兴仁市、兴义市,驶过好几座高度排名世界前十的公路桥,当看到机器声隆隆的工业园、游到高原上的海虾、一望无际的猕猴桃园、漫山遍野的林下菌株时,只有一个感叹——奇迹正在发生。而这凝聚了无数宁波援黔干部的心血,冯灼华、林体、徐炜、黄列、方健……这些你熟悉或不熟悉的宁波人,已在黔西南默默耕耘了近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和当地乡亲一起,让奇迹发生在群山之间。

    回首此次贵州之行,我觉得这不仅是一次采访之旅,更是一场现实主义教育。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只有走进现场,才能离事实更近,离内心更近。同时,我也真诚地期望更多的宁波市民有机会能到贵州走一走,看看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奇迹,感受伟大时代跳动的强劲脉搏。记者 房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