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锅诗意

    □桑飞月

    冬天,喜吃火锅。

    在一个落雪的日子里,约上三五好友,一边腾云驾雾把酒言欢,一边在鸳鸯锅中不紧不慢地涮着韧而弹脆的毛肚、红白相间的羊肉……这一刻,神仙都不换。

    酣畅淋漓后,又常会想,这种饮食方式是谁发明的呢?温暖、欢腾、缓慢,让人喜欢,真想去感谢他啊。

    后来得知火锅由来已久,博物馆里展出的铜鼎及斗就是隋朝和东汉人吃火锅的证据。火锅的做法并不复杂,不过是汤水里涮菜涮肉然后蘸调味酱吃,我们的祖先们肯定早就想到了。据说最早用文字记载火锅吃法的古籍是《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是南宋词人林洪的作品。林洪不但学识渊博,擅长诗词,而且还是位美食家。尽管对他笔下的美食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看到他的诗句“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时,我还是吃了一惊,这是在说火锅吗?努力发动想象力,好像……还真是。锅子里的水不断翻腾着,就像晴天时江雪融化了,波浪在里面翻涌一样。蒸腾的烟雾被炉中的火光映照着,岂不正像被大风吹翻的云霞?

    林洪在书中讲到,那年他去武夷山六曲拜访止止师,碰上大雪天,路上幸得一只野兔,但遗憾没有厨师烹饪。到了目的地后,止止师告诉他山里人的吃法: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椒料腌制。然后把风炉安放到桌上烧半锅水,水开后,自己夹肉在里面摆动涮熟即可食用了,吃时还可蘸些自己喜欢的调味汁。

    过了五六年,林洪去京城杨泳斋家赴宴,席间又看到了这种山野风吃法,这才发现武夷之行已如隔世。吃之前,林洪作了上面那句诗,并给这种吃法取名为拔霞供。文章最后又说,猪、羊皆可。所以,拔霞供就是那时的火锅,且食材可以不定。

    细品林诗,“浪涌晴江雪”,可见那时的火锅不是红汤,而是白汤,谈不上麻辣鲜香,但林洪还是从中吃出了万千气象。

    拔霞供这个名字,极有可能不是南宋时期的大众叫法,而是林洪自己取的。林洪在《山家清供》中为每个菜都取了一个诗意翩翩的名字,如:碧涧羹、酥琼片、山海兜等。这些名字或来自名人诗句,或来自历史故事。这种文化与饮食相结合的创作方式,折射出了林洪的生活态度。

    山野人家的饭食本是寻常物,但到了林洪这里,却是浪涌江雪、云蒸霞蔚。在他眼中,饭菜恍若不是用以果腹的俗物,而是蕴藏着天地万物、哲思诗情的奇妙所在,可谓心中存丘壑,眼里有山河。这样的人生,令人敬佩。

    觉得林洪有趣,想更多地了解他,可惜没查出多少确切的史料。据说他自称是林逋后人,但大家都不信,认为他在蹭名人热度。细究两人脾性,你会发现,在某种看似大相径庭的处世态度下,他俩其实有着同样的独特气质,那就是不随波逐流,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观。林逋喜欢清净,梅妻鹤子,孤傲高洁;林洪则爱到处云游,广交朋友,一会儿武夷山,一会儿在京城。吃个饭,还吟诗赞美,看似凡俗,其实纯粹。

    林洪的人生观很通透,既然活着,那就活出一番意味来。美、幸福及艺术,不在高处,不在他处,而在生活本身。

    有人说,拔霞供这个名字太阳春白雪了,很多人记不住,所以没有流传下来。在我看来,是林洪这位美食家的境界太高了,就像音乐上的一个高音,我们大多抵达不了,也就不好意思吃拔霞供,而只好吃火锅了。火锅这个名字,直观又好记,挺好。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很想拎着生活的脖子往上拔一拔的,以期拔到一个有趣有品位的高度。

    嗯,今晚,我不吃火锅了,我要吃拔霞供,有云,有浪,有霞,你来吗?来了请带一壶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