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宁波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微型循环卫生院 解决山村“医疗孤岛难题”

宁波市第一医院—海曙区第二医院医疗健康集团 紧密型医联体成立后,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海曙区第二医院和宁波市第一医院联合在广安养怡院开展重阳节义诊活动。

    投入微型循环卫生院,服务偏远山区群众;开设全-专科联合门诊,方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看名医;通过党建联盟的形式开展义诊活动,深入社区服务居民......宁波市第一医院—海曙区第二医院医疗健康集团紧密型医联体成立以来,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山区群众家门口

    今年初,宁波市第一医院—海曙区第二医院医疗健康集团紧密型医联体成立,市第一医院为牵头医院,海曙二院为核心医院,鄞江、洞桥、章水、龙观、石碶、江厦、月湖、白云、段塘9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

    之前,由章水镇卫生院、龙观乡卫生院以及横街镇卫生院联合组建了“卫生健康服务团队”,微型循环卫生院已投入使用。医联体成立之后,大力发展亮点工作,在之前的服务基础上增加了血糖仪、尿常规、远程B超系统等检查设备,大大缓解了偏远山村“医疗孤岛”难题。

    章水镇李家坑地处深山之中,离最近的章水镇卫生院也需一个小时车程。87岁的周老先生有肝囊肿,医生建议他定期去医院做B超检查。今年7月,高山巡回卫生健康服务把远程B超诊断带进了章水镇,周老先生不用每月跑到市级医院做检查了。在章水镇卫生院做完检查后,图像数据便可通过云平台传输到市级医院,由市第一医院专家进行远程诊断。

    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和卫生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实现从“群众跑”到“医生跑”到“医院跑”的三级跳跃。据海曙区第二医院党总支书记金春俭介绍,在宁波市第一医院牵头,海曙区第二医院的推动下,大量专家加入高山巡回义诊团队,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据统计,今年1月到11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海曙区第二医院医疗健康集团紧密型医联体“卫生健康服务团队”累计开展高山巡回卫生健康服务146次,派出医务人员736人次,累计为高山群众提供7131人次的医疗服务。

    每周超20位专家到基层卫生院坐诊

    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开设全-专科门诊,方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看名医,是紧密型医联体成立后的又一大亮点。

    家住龙观乡的胡女士今年62岁,之前常为看病不知道挂哪个科室而困惑。前段时间,她感到胸闷,挂了全科医生门诊,但当地医生无法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建议她前往上级医院就诊。为了看病,胡女士往返于龙观与市区好几趟。海曙区第二医院联合市一院的全—专科门诊开设后,根据当地需求派遣专家团队定期去龙观乡等地坐诊。如今,胡女士不必再跑到市区,在家门口就能找名医就诊,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金春俭介绍说,紧密型医联体成立后,海曙二院发挥核心医院的辐射示范作用,通过开展全-专科联合门诊、设立专科联盟、打造“一院一品牌”等方式,助力医联体成员单位在学科建设上实现质的提升。目前,市第一医院和海曙二院每周有超过20名专家下沉到成员单位坐诊。通过医联体内部人才上挂下派机制,在每家基层医疗机构设置至少2个全-专科联合门诊,目前已在成员单位共设置了18个全-专科联合门诊。

    成立党建联盟深入社区服务

    宁波市第一医院—海曙区第二医院医疗健康集团紧密型医联体还发挥以党建联盟为载体的模式,把成熟的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体系移植到基层医院,以党建凝聚合力,深入社区、老人院等为居民服务。

    在今年的重阳节前后,海曙区第二医院和宁波市第一医院一起在广安养怡院开展重阳节大型义诊活动。当天为老年朋友提供心血管内科、耳鼻喉科、中医科、外科、骨科、神经内科、针灸康复科等诊疗服务,开展了血压、血糖、超声、心电等检查项目,并为全体老人和工作人员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和秋冬季老年常见慢性病防治宣讲。

    “党建联盟的成立,让医联体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金春俭介绍说,通过搭建党建交流和学习平台,促进业务融合和工作开展。如今,党建联盟单位每季度开一次工作例会。联盟群可以随时交流,除了理念传输、经验分享,还可以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集思广益。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陈灵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