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2月1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压岁钱

    □郭杰

    丈夫傍晚下班时告诉我,姐姐用微信转账1000元,说是妈给重孙儿的压岁钱。老太太够心急的,这还没到年三十呢。我瞄一眼那个点开就有“真金白银”进来的红方块,虽手机屏幕隔着千里之遥,不比当面递红包那样直达感情,却也能意会到已逾八旬的老人对小辈的惦念与疼爱。

    早年,大人们工资微薄,日子过得紧巴巴,但过年为孩子们添一套新衣服是少不了的。到了年跟前,大爷磨了大黄米面,包好粘豆包用小面袋装好,再背上一块家猪肉,挤进火车往城里赶。我母亲看堂姐堂哥是没娘的可怜孩儿,照样一视同仁,早早缝制好过年的衣服给他们带回去。

    一进腊月,父亲就爱犯头疼病,一连几日愁眉紧锁。母亲明白,那是父亲在思量着怎样征得妻子的理解,从总共只有6张“大团结”的家庭月收入中分出20元来,寄给远在天津乡下的老父亲。奶奶在父亲不到1岁刚能扶着箱子挪步的时候就病逝了,爷爷靠种田为生拉扯大几个孩子,日子相当清苦,只得带父亲和大爷闯关东。后来又因为适应不了东北严寒的气候,过不惯城市生活,独自一人跑回天津老家,与儿子只能靠书信联络。直到除夕,父亲才面露喜色,开始张罗杀鸡收拾鱼肚,我们知道父亲肯定去过邮局了。每逢过年父亲都要为老爹邮“压岁钱”,这是经年不变的规矩。

    那年月小孩子一般没有压岁钱,老人才有。不过我们姐弟俩却例外,一对漂亮的头花、一堆鞭炮烟花,足使姐弟俩傲立于小伙伴之中。更让他们羡慕的是我们有父母给的压岁钱,一人5块。我们自己藏着,等有新出版的小人书就赶紧买回来贪婪地读。这样加上父亲平时买的,家里足足积了一箱子小人书。这也成了我们在同学中博得好人缘的资本,尤其是寒暑假,大家轮流借阅,连来家访的老师也要挑几本带走。

    好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各家经济条件好起来,开始时兴老人给小孩压岁钱。除夕全家人围坐吃年夜饭,母亲瞅准时机往孙子和外孙女衣兜里各揣上20元钱,表达祝福不偏不倚。表姐弟俩兴高采烈地奔向结了厚厚冰层的大泡子,看见众小伙伴在冰上热火朝天地滑冰车,只有邻家男孩躲到旁边哭。上前问,他抹着鼻涕说爷爷今年没给压岁钱。这孩子也够可怜的,爸爸因盗窃入狱,妈妈上班无暇照顾他,有时放学回来院门上锁,他都是敲开我母亲的门,再从墙跳到自家院子。小孩过年没有压岁钱怎么行,小姐弟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不约而同地各从兜里掏出5元钱递给他,哄他:“看看,你不也有10元压岁钱了么?”那男孩接过钱破涕为笑。想想那个年代孩子之间的友情不但纯真,也确实非常有爱。

    我们定居象山后,一年到头回家与亲戚们相聚的频率就切换成春节假期候鸟迁移的模式了。我和丈夫作为家里的长子长女,长年不在父母身边尽孝自知心中亏欠,便尽量以实物和现金的方式来弥补。为保持在南方混得不错的形象,每年还特意到银行柜台换几张簇新的百元大钞,各家孩子人手一张。大人们也相信这对被当作人才引进企业的夫妻,定是在南方混得相当不错,手头宽余,自然愿意给我们表现“阔绰”的机会而心安理得地接受馈赠。

    压岁钱这一传统年俗寓意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这些年有相互攀比越给越多的现象,一个宝贝为家人众星捧月般宠爱,过个年压岁钱收入过万并不鲜见。自从手机有了微信转账功能后,压岁钱发放又多了一个便捷快速的途径,不管身在海角天涯,手指拨弄几下钱便可即时到账。前几天有报道说,一个班级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支持下,打算从各自的压岁钱中拿出一部分,到养老院为老人发压岁钱。我想,这也算从小培养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尊老护弱献爱心的一种有益尝试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